《观沧海》名家讲解

2020-04-27观沧海

  引导语:《观沧海》是曹操的名作,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在那个特殊的战争年代,他会在诗中抒发怎样的情感?

  专家 |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大家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赏析曹操的诗《观沧海》。

 曹操,何许人也?

  曹操此人有些特别,把他放到中国古代这些君主、帝王,所谓的政治家群体里面,他不是最好的。而把他放到文学家群体里面,作为诗人、散文家,也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他的特点在于难得的提供了一种机会,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帝王和一个有个性的、个人色彩极浓郁的诗人,这两种身份结合到一起时所产生的这种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他不同于一般的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显风骚”,也不同于一般的诗人,一般的诗人文诗居多,像杜甫李白这些诗人,确是伟大的诗人,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缺乏建树。而最要命的是他们认为在政治上缺乏建树,就是一辈子白过了,杜甫的这种感受尤其强烈。伟大的杜甫,他登高有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里面有“来”、有“下”,但是整个“万里悲秋常作客”是潦倒的,心情是很不好的。而且还有一股莫名的凄惶,其中登高和悲秋合到一起了。我们要理解《观沧海》这首诗,先要注意这个特点——也就是要找到一个观察这个诗的角度,就是看一个人在人生事业上,想做事且做到了,当他面对着一种独特的情景,抒发他的情感的时候,他会呈现什么样的特色。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从诗歌题材说,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从所写的内容来讲,这又是一个写秋天的诗。登高望远,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且往往一般壮怀激烈。比如登香山时有个特点,大家都喜叫唤,会作诗的人说几句诗,不会作诗的人叫一叫、抒抒情,那也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古代文献里有话说道“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就是说作为一个搞政治的,登高望远的时候能抒抒情、能用有格调的文字抒抒情,这是本领之一。所谓士大夫九能,这就是九能之一,所以登高诗在中国并不鲜见,而是有着很悠久的传统,也有着千姿百态的作品。但是,登高看什么,登高以后的情绪表现如何,这就不同了。我们要说的这首诗,实际就是具有曹操文学特点的登高诗。我们要看的就是他所展现的人生自我,是他面对着一个伟大光景的时候的反应,以及在这种反应之下,他写的这种文学。

  作品背景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谈谈这个作品的背景。这个作品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当时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所打击的对象是当时我国的北方——主要在辽西一带,古代的辽西,实际上就是辽宁与河北北部、东北部交界的这一带——有一个人群名乌桓,他的大本营在柳城,而柳城就在今天辽宁省朝阳市往西南走若干里。由于他总是在边疆上跟曹操势力范围的中原民众发生冲突、战争,不断骚扰魏国的边境,有时还闯进来进行掠夺,所以曹操就想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故而在建安十二年五月份,他率领大军来到了一个古代名叫无终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天津市的蓟县这一带。他在这里驻扎军队,准备作战。五月出发,转眼之间,走到河北北部、天津这一带就到秋天了。而那一年天工不作美,正赶上阴雨绵绵。他本准备走山海关沿海这一线往外包抄,然后再向北打,结果一下雨道路泥泞,所以,他就采取了另一种策略:走人迹罕到的地方,避开海滨,然后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率领骑兵出大凌河上游,走了800多里,一战就直捣乌桓的老巢,真是出其不意。而这个诗篇就是以这个战争为背景,它的时间正好是阴雨绵绵的秋天,不过当曹孟德登上高山望大海的时候,这种天工不作美的不顺,还有那种天气泥泞潮湿的气候,都没有了。由此,他创作了这一首著名的诗篇。正因为这样的诗篇,曹孟德在中国的诗坛占有他一席之地,且地位颇为独特。

  这首诗说了什么内容?

  接着我们下面来看作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沧海横田大海,“临碣石”,登临碣石。他看到的先是近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由于这是一个秋天,他看到的大海不是掀起万丈巨浪的那种大海,不是那种浪花和礁石相撞击的大海,而是一个长养的世界、一个包容的世界。自然这可以说是因为大海降温慢,草木丰茂,但不如说,他眼中的这个大海的世界是一个蕴育的世界、丰富的世界。从写作上说,他看的大海确也符合远望大海的情景,澹澹的有波纹,而不是很大的波纹。但是他看到的更是里面的“山岛竦峙”。另外,“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的气息何在,但他告诉我们这是秋天,即在大海的世界中,还是这么生机勃勃。不过虽有这一部分的突出,但实际上他知道这是秋天,他写道海上刮秋风——他不能背离了这个时节。所以此处的“秋风箫瑟”,不是要把海上的生物都吹得萧索了、吹得掉了叶子、吹得黄落了,而是要让大海见其精神——秋风一吹,“洪波涌起”,这里才起浪头。与现实中真的登上几百米的`高山、看几十里外的海不同,这里不是一个实景,但是这就是文学。

  所以在这里,当大海呈现了它动的这一面、奔腾的这一面的时候,它的伟大气象越发地伟大。刚才是静态的长养,现在是吞吐宇宙。何以描绘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上一篇:望岳杜甫中考赏析下一篇:李清照《一剪梅》名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