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观沧海》微课设计

2018-07-13观沧海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供了《观沧海》微课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的 :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本首诗中作者所创造的意境,

  2.难点是对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领会。

  三、教学时间时:3-8分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2、整体感知: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

  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分析内容:

  问题: ①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②找出写景句子中那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③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教师归纳如下: ①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②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全是实景。第三层(最虚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③ 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5、总结:“诗言志。”这首诗虽然是写景,但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看出一代英雄的人生追求。

上一篇:思乡之古诗下一篇:初中《观沧海》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