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顾城这个敏感而脆弱的诗人,短暂的一生中都在追寻着“我”,这个“寻我”的过程也表现在其诗歌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 “我”与自然
在与自然的关系中,顾城认为“自然的‘我’”,这个“我”与包括天地,生命,风,雨,雪,花……鸟, 虫,兽等在内“我们”合为一体。这个“我”本身有一种孩子气,也有梦,希望和恐惧。……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比较自然,抒情,使我在对鸟,对世界,对自己说话。”[2] 这段话是顾城对自然中的“我”的诠释。他12岁与父亲来到山东农村,在那个远离尘嚣的美丽地方,他的诗心在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中被启迪,直到他回到城里,城市里的冷漠疏离,使他不能适应,此时的他就愈发怀念大自然,在自然之中,顾城更能成为自己。在他看来,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且和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关系密切,互为邻里,所以对于自然,顾城是赞美的,咏叹的,他用自然编织他的童话与梦幻。我赞美世界,用蜜蜂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把全天下的;海洋、高山、平原、江河,把七大洲 :早晨 、傍晚、日出、月落,从生活中,睡梦中,投入思想的熔岩,凝成我黎明一样灿烂的――诗歌。――《我赞美世界》自然,是顾城这个童话诗人梦开始的地方,他的诗歌明确标识了他在自然中的“寻我”情结及其表现,为了“寻我”,找到自然之我真正的位置,满足高出于“存在”之外的精神上的满足,真正的贴近自然,顾城开始拒绝长大,并用儿童的视角来描摹他眼中的自然,他的童年主要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的水土养育了他,构成了他与自然最直接,最亲切的联系。顾城用他神奇的笔,让我们在贴近童心的至善与纯美的同时,感受到他对心中自然的深情。
首先,作者用儿童的语言、语调、口吻出现在《我的幻想》、《幻想与梦》、《生命幻想曲》等作品中,诗人用第一人称叙述着“我”,用的是似乎要离开顾城现时的年龄、身份、心态而沉入童年时空的笔调,既是过去时又是现在时,既是一个少年、成年的回忆,又更像一个孩子的陈述,成年人对温馨自然的抒情与孩子的童心童趣渗透融合到一起了,但更触目更动人的是“孩子”情趣的这一面。其次,是孩童般的思维、心理与行为。顾城拒绝长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想以世界为家,以自由为生活,以理想为现实,以梦为诗,画下一个个彩色的梦幻的事物。顾城同样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孩子的世界是单纯而又直接的,小鸟、潮水、细雨、落叶……这些最直观的最简单的事物成为他的意象,这些直观意象的叠加与互动,洋溢着童心的无限乐趣,使之成为顾城诗歌中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也表达了顾城对大自然的倾心与亲近。
顾城笔下自然中的“我”,生活在一个梦、诗、童话般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儿童特有的幻想、想象、感觉及灵感,这里有的是天真、稚气和单纯,它对照着、抵御着成人的世界,是顾城心境中“爱”与“恋”之所在。“爱”与“恋”是顾城在自然中寻的“我”的直接感受,同时也是顾城心灵的本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