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过程:
在中国近现代诗歌界里,有两个人我们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顾城和海子,一个可以说是官方认为成就最高的诗人,一个也可以认为是民间认为成就最高的诗人。读现代诗歌,没有人不读他们的诗歌,没有人不朗诵他们的诗歌。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虽然有好多人不明此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他们还是把这句是挂在口上,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朗诵一遍,因为很短,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够记得住。另一首诗是大家所熟知的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诗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而为大家所传唱。理解海子的诗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诗语艰涩难懂,但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就像你一层又一层的剥去身上衣服,美和真就会渐渐的显露在你的面前的。在这里,我对海子的诗歌就不做过多的言论,而就顾城的诗歌做一些自己的见解。
我喜欢读诗歌,也喜欢写诗歌。我当时接触故城的诗歌也是在中学的时候开始的,也是从他的《一代人》开始的,我也经常嘴里冒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读了一遍又一遍,我睁大了眼睛,甚至在漆黑的夜里寻找诗中所说的光明,然而我却始终未能找到。有时候我还会把这首诗的名字给记错了,误以为是《黑眼睛》,现在想来还真有趣。
读诗是一种享受,读顾城的诗歌更是一种难以寻觅的美的享受。
为了更好的了解顾城的故事以及其诗歌里的童话世界,我通过网络和查阅纸质资料,欣赏一些视频短片及影视资料使我对顾城的人生和他的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百度百科,让我对顾城的生平著作以及其诗歌特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想要读懂一个诗人的一首诗,对其生活背景和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一生著作丰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以及绘画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和谢烨合著的《英儿》是讲述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故事,更多的是记述他们三个在新西兰“激流岛”的生活。而后来麦琪又写了《魂断激流岛》,使我对顾城的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这个麦琪也就是《英儿》里面的主人公英儿,原名李英,也曾和著名诗人刘湛秋有过一段恋情。她算得上是顾城的情人,但却不像其他情人那样偷偷摸摸,她和谢烨同时生活在顾城的童话世界里,而且谢烨也一直默认着她的存在。
在《顾城别恋》这部影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顾城所谓的理想中的“女儿国”最后是怎样的结局,谢烨因为一位德籍华人的的苦苦追求而意欲离开顾城,同时英儿也爱上了一个在岛上练气功的新西兰老头。顾城的“女儿国”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就已“国破家亡”了。他被称为童话诗人,他的一生都生活在童话中,但童话毕竟是童话,现实毕竟是现实。谢烨一直惯着他,这就使他的童话梦一直未醒,在短短的一生中,如果谢烨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一记耳光,那么,兴许顾城就能够清醒一点,不再痴迷于他所谓的童话王国——“女儿国”,在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了,不管对于中国诗歌界,还是对于顾城的家人来说。
正如顾工(古城的父亲)在《顾城的诗》中所写的序言中道:“顾城从诞生、学语、到最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梦,有时是远古的神明,有时是黎明的鸟叫。从他的诗里,我依旧可以停到他从走廊尽头跑过来的脚步声,他推开门,他推开门,推开一重重厚重的门。”今天,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推开顾城诗歌里“童话王国”的一扇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