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课堂实录

2018-07-17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一)

  教室内,坐得满满的连前面上课学生的两侧,也都坐满了来听课的老师

  可是八年级的学生,居然也有这样童真可爱的时候当干老师请女同学把《陋室铭》背出来的时候,班里很多的男生居然也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样“背呀,背呀”地催促挑衅起来女生先是一阵哄笑,随后开始背诵,背得很正确,可是也只能说是在背诵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背就会把诗意失去,请男同学打开书,读《爱莲说》”看来干老师注重的是学生对于诗的意境的理解表达

  “爱――莲――说,周――敦――颐――”,声音开始有些拖沓,再加上一个迟到的男孩子拿着书匆匆进来,一下子吸引了一些同学的注意,过一会儿声音才整齐而响亮起来,然后更紧凑了,越读越快,但是跟散文本身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关联照着书读,男生惟一的变化就是读得更熟练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散文诗跟今天要学的诗之间的关系?”干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候,又从外面传来了眼保健操的音乐声,于是,学生们有的低头去看书,有的看着老师,但没有人举手

  干老师随手请他面前的一个男生回答,其他学生莫名地发出了笑声这个男孩子其实很大方,站起来说:“这两篇散文诗和今天学的这首诗讲的都是植物”

  “讲的都是植物”老师重复了一下学生的回答,其他的学生又忍不住发出了笑声可是当老师问“你为什么笑”“你认为是什么关系”的时候,教室里静下来,老师连问了几声“谁来?”,却依然没有人举手

  后面一个短发、瘦瘦的女孩子站起来,她认为“这几篇文章都是以景生情,以物托志”

  老师将她的观点又做了梳理,“你认为这几篇文章都是以风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情感,表面在写风景,其实写的都是自己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看出了他们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很好”

  “还有吗?”“还有吗?”干老师又面向全班问了几次,回答他的依然是又埋头在书页上黑黑的小脑袋

  《陋室铭》和《爱莲说》就是八年级学生本册课文中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基本上每个孩子的书上,各种批注蝇头小蚁似的密密麻麻,但是,让他们脱离惯常的 “字词解释、诗句解释”等练习式的学习,而直接言说这首诗的时候,却有着意想不到的艰难古诗学习,仅仅是“读字”,而不是“读诗”,中学和小学的问题一样存在啊

  于是,干老师在这里明确地告诉学生他让学生串联的意图:“这种串联的能力就看出你们的思维水平如果你没有发现,我就要提醒你,要告诉你,你们学过了前面两篇,要把三首诗之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关系就是陶渊明的诗是这两篇文章的祖师爷他们是追慕陶渊明,仰慕陶渊明,才写出《陋室铭》,才写出《爱莲说》他们是陶渊明的学生、弟子,也就是说,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隐逸者,隐士,而后面的很多学者受他的影响,写出了和他风格相近的诗文像《爱莲说》,尤其是《陋室铭》,这就是他们精神上的关系”

  在老师讲的时候,从课前到现在一直有些躁动的课堂慢慢安静下来,学生开始显出专注的神情,对于老师讲述完后的反问“你不觉得他们有精神上的关系吗”,几个同学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了

  老师还想尝试让学生继续串联:“在《爱莲说》中,作者对于陶渊明好像提出了一点点批评,你认为是什么?”

  学生依然没有发言

  老师提醒道:“作者推崇的是什么?”

  “莲”学生回答

  “莲指什么?”老师追问

  “花之君子者也”学生又一起说了出来

  “君子是怎样的?”老师再追问

  学生声音很响亮地齐答:“品德高尚的人”

  “用书中的话来说”老师依然一追到底

  学生翻书,但是只听到“哗哗”翻动书页的声音,并没有人说出来老师再次提示,他用缓慢的语调说:“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学生马上齐声跟了上来

  “(花之君子)是这样的人认为陶渊明只是一个花中的隐逸者也我认为,这是诗人周敦颐没有读明白陶渊明,他误读了陶渊明”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师的速度放慢,尤其“没有读明白”“误读”这些词老师说得很慢很重,学生很注意地听老师继续说下去

  “陶渊明不是那样的人,那么陶渊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今天通过学一首诗,来走近陶渊明”

上一篇:《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课文教学下一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