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2018-07-16郭沫若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欢迎阅读。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1

  一、诗集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我国新诗以及现代文学中,诗人1920年出版的《女神》率先举起浪漫主义的大旗,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而后的《星空》和《瓶》也被浪漫主义气息所围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选材上看,《女神》《星空》和《瓶》往往以神话传说、自然万物、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根据主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题材,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次,从作品的自我形象看,《女神》《星空》以及《瓶》中的自我形象都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女神》中的自我形象基本上是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塑造的,“个体”不再消融在“类”之中,而是凸现在世界万物之上得到肯定和尊重,是顶天立地、所向无敌的英雄,是披着神话外衣的自我形象。《星空》中的自我形象虽然或多或少受到了泛神论的影响,但是《星空》中的“我”已不是那个“开辟鸿荒的大我”,而是“带的雁鹅”,“受了伤的勇士”。而《瓶》中的“我”则是一个狂热追求爱情,多愁善感,终于觉醒奋起,投身正义事业的形象。郭沫若通过自我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自己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采用上看,神奇的想象、大胆夸张以及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也体现了《女神》《星空》和《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凤凰涅梁》《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天上的市街》《洪水时代》等都充分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虚构才能和想象力。

二、诗集所蕴含的情感真实

  被浪漫气息和狂飙突进精神包裹着的郭沫若,他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丰富多彩,对人生的追求也富有层次。既有火一般的激情,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他说道:“我们知道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的感情愈强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强烈,愈普遍。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好的作品”。(出自郭沫若《革命与文学》)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浪漫主义者对情感的真实崇拜,激烈的情感性始终是郭沫若诗歌跳动的精魂,是其生命感悟的触发点。这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女神》抒发强烈的时代情感

  郭沫若处身于一个让人热血澎湃,情绪激昂的“五四”时代,在那个地震式的大变革时代,新民主主义的狂风巨浪猛烈地冲击着旧中国的泥污。此时此刻属于胆质型心理特征的郭沫若也变得更加热情高昂、想象丰富、喜爱冲动,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豪放型的诗歌创作个性。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促进了诗人思考,激发了他火山爆发般涌溢的真实情感。例如:在《凤凰涅》中,诗人用五百岁的凤凰集香木自焚,在熊熊烈火中死去,象征了旧中国在五四运动中被埋葬。凤凰火葬后复从死灰中获得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歌颂了再生后的祖国充满了新鲜、华美、欢乐、和谐的光明景象。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郭沫若诗歌中那强烈的时代精神以及一种有感于时代的不可抗拒的情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反对旧社会,向往新中国。

  2、《星空》寄情愫于自然万物

  继《女神》后,郭沫若在1921年9月至1922年12月写了第二本诗集《星空》。这段时间正逢五四运动退潮后不久,中国革命此时正处于暂时的低迷期,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华民族渺茫的前途都刺痛着郭沫若的心灵。面对这一切,诗人那五四高潮期的热情、奔放的情感很快地冷静下来,产生了忧思连绵、难以排遣的苦闷。诗人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设想一个心事悠悠的人怎么还会激情澎湃。诗人情感的力度是强是弱,内心世界是相对开放还是相对闭合,会受着客观环境的影响。于是,诗人以浪漫主义情怀和灵感体验的超然姿态,将目光由社会投向了优美质朴的大自然,移情自然以寻求心灵的寄托。《星空》着重抒发诗人因理想破灭而产生的痛苦、彷徨和探索的思想情绪。诗集通过对身边的自然景物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抒发诗人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真实。

  3、《瓶》掀起一场爱情风暴

  写于1925年初的《瓶》,是郭沫若继《女神》《星空》之后,献给20年代中国诗坛的又一部闪耀着争取个性解放思想光辉的优秀诗作,全诗42首,在当时文坛上属于空前的抒情长诗。郭沫若“直抒情感”的特点在《瓶》中体现无遗,诗集中大量充斥着透露诗人充盈情感的诗句,侧重于抒写诗人心灵痛苦和情感变化。“我”每时每刻都盼望着姑娘的来信,等不来信,勾起了“我”的火辣的爱及苦闷、烦躁的心情。当“我”盼信盼不来时,甚至怨恨起了邮差,当姑娘递来了一枝梅花,“我”又神魂颠倒,无比的幸福。就这样,反复变化,传递出了诗人对少女火一般热烈的情感。诗人通过“我”的内心活动,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文字暴露在读者面前。

  总之,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外在的形式,都是用以审美的精神产品,浪漫主义文学也不例外,从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创作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一个人只要有了强烈而又真实的感情,就具备了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可能,而情感真实也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当然,浪漫主义文学所表达的情感多以直接的宣泄代替间接的表达,但也要看到过度情感化有可能削弱作品的文学价值。

上一篇:关于郭沫若诗歌大全下一篇:关于郭沫若的诗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