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郭沫若和康德

2018-07-16郭沫若

  康德的哲学和美学奠定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也是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美学源头之一。郭沫若在1926年前,喜爱和传播康德的哲学和美学。

  康德(1724-1804)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和德国古典美学,是现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美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土壤和背景,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直接源头、土壤和背景之一。哲学家中流传一句名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成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我想,在美学上也应该如此。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康德哲学和康德美学也在中国译介和传播。这其中就有近代的王国维、梁启超、鲁迅和严复;“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又有蔡元培、陈望道、范寿康、宗白华、朱光潜和郭沫若等辈。贺麟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中论及“五四”前后康德哲学和康德美学的传播原因时,如是说:“这情形大概是和‘五四’运动开创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相联系的,因为康德的知识论是和科学相关的。要讲科学的认识论就要涉及康德的知识论。另外康德的意志自由,讲实践理性,这就必然同民主自由相关。因此,这时传播和介绍康德哲学是学术理论界的中心内容。”

  郭沫若在日本学的是医学。日本医学受到德国医学深刻影响,在日本学医学必须修习德语。在学习德语过程中,也就读了一定数量的德国哲学和文学作品。郭沫若在学德语时,就接触了康德、歌德、席勒、叔本华、海涅和尼采等的哲学、美学和文学作品。康德的哲学和美学,奠定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者郭沫若喜爱和传播康德的哲学和美学,是十分自然、顺理成章的。郭沫若介绍和传播康德哲学和美学集中在1926年前。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郭沫若对康德的介绍和传播,并从而考察这两位中德文化巨人的因缘关系。这就是:一、郭沫若借短篇小说《Lǒbenicht的塔》创造了一个有着鲜明个性并有相当思想深度的哲人康德形象;二、郭沫若以康德的美学观作为他宣传的浪漫主义文艺主张的理论支柱;三、郭沫若以康德哲学的主体论、道德论和自由论来研究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上一篇:郭沫若的自省下一篇:优秀作文:读《弟子规》做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