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渝:郭沫若的悲剧

2018-07-20郭沫若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冯锡刚著《“文革”前的郭沫若1949~1965》,以新的视角展示了郭沫若“前十七年”的经历,令读者大开眼界。

  虽然郭沫若有很老的革命资历,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南昌起义失败,他逃到日本,脱离了党组织。但作为在历史、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左派”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他始终起着“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作用,积极追随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些日子,他比一般的“民主人士”更兴奋,更自豪,当然,也有少不了的些许遗憾。

  应当说,郭沫若是真诚拥护共产党的,真诚拜服毛泽东的,他愿意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跟定毛泽东。但是,怎样才能跟得上,这是一个问题。1951年,毛泽东发起批判《武训传》,就给了1950年还颂扬武训的郭沫若当头棒喝。郭沫若应当是真心实意地做了两次检讨,并且发表在日报上。此前郭沫若知道朱德、周恩来等都是肯定这部影片的,因此他得出结论,跟共产党走,就是跟毛主席走;跟毛主席走,就是毛主席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毛主席要我们怎样,我们就怎样,没有二话,没有二心。实际上,文革中“毛主席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做”的誓词,郭沫若早在实践了。

  胡风,早年与鲁迅站在一边和周扬、郭沫若论战的干将,在1955年因为对中共的文艺方针和文艺界领导有不同意见而被钦定为“反革命集团”首领。5月25日,身为全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在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上,当着七百多人的面,呼吁要“比几年前镇压反革命的时候更加严厉地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文革前的郭沫若》,140页,下同)这种说法显然不是“违心”的应景之语,按这样“严厉地镇压”,胡风只有被枪决一条路。郭沫若的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上一篇:郭沫若: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下一篇:郭沫若与于立忱姐妹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