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古诗

2020-06-17古诗

《观刈麦》古诗1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gāng)。

  足蒸(zhēng)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pín)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xiāng)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总结: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观刈麦》古诗2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观刈麦》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观刈麦》的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人,今山西人,唐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古诗3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 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观刈麦》古诗4

  《观刈麦》白居易 【刈(yì),割。】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妇姑,这里泛指妇女。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吃饭。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筐。 (秉,拿。敝,破。)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输税,缴纳租税。)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曾不,从未。事,从事。)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岁晏,岁末。晏,晚。)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上一篇:读《鲁迅爱惜时间》有感下一篇:《观刈麦》古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