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梨花的古诗词总结

2020-06-22古诗

  梨花开在春季,花色洁白如雪,有淡淡清香。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芳香,以素淡清雅著称。它一般生长在庭院之中,开时似白雪压枝,落时如大雪纷飞,它的一生都是默默无闻的。古诗词中的梨花多与闺怨、伤春、风雨连在一起,表现的是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多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梨花与飞絮

  柳絮、梨花都是春天的意象,春天总是容易令人生愁,你看那和煦的春风将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吹起,像是飘了满天的小雪,细细的如油的春雨洒在那一枝枝修长的梨枝梨花上,水珠闪闪发亮,十分可爱。可是这等美好的春景在闺中思妇的眼里,并非那么美好。柳絮东飞西舞缭乱了她的愁思,美好的细雨梨花却勾起了她美好的往昔,更加令她幽怨。柳絮春风、梨花细雨都成了她绵绵离恨的反衬,她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于是,宋朝谢逸的《踏莎行?柳絮风轻》说:“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这是美景,却很伤情。同样是写柳絮、梨花,写相思惆怅,晏殊笔下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唯美夜景。那时,满院的梨花开得正好,一树树皆是雪白之景,如冰雕玉砌而成,在月光之下,多么梦幻。那时,月华如水,温润如玉,倾泻在梨花上,铺洒在你我的身上。那时,柳絮如轻烟,一抹抹粘在人身上,一缕缕飘浮在空中,漂浮在池塘上。那时,好风如水,轻拂人面,轻吹柳絮,轻点池塘。这两句互文见义,音韵优美,意象轻柔,营造一种清幽朦胧的境界,给人一种缠绵悱恻之感。王实甫的《西厢记》借用这两句,创设出同样迷离的意境,“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景虽好,然人不见,作者只有“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何等落寞消沉。

  当然,暮春虽然诗人容易伤感,但风景终究是美的,也不乏身世不幸的诗人,写出生机盎然的诗句。“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之景。树梢已是绿肥红瘦,蜜蜂乱舞,在残红间飞来飞去,它似乎不愿花儿凋谢,就抱着花须,谁知就随花须一起飘落了。池塘里的鱼儿吐着泡沫,像是在吹水面上飘浮的柳絮。落红、柳絮是暮春的常见景物,本是万物凋零的伤感画面,作者拈出蜜蜂、池鱼等,就为画面平添了不少乐趣与生机,因此诗中没有伤春的落寞。“柳絮形”是指柳絮飘飞,而“形”字的主观意识很浓,仿佛柳絮是自由自在的,而不是随风乱舞的。柳絮即杨花,“似花还似非花”,它轻飘胜雪,只能随风飘摇,居无定所。落红还能“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杨花却只能飘来飘去,或附着在他物上,或落于流水中。柳絮还似一缕缕轻雾,“濛濛乱扑人面”,若是心情不好之人,见柳絮便增惆怅。诗人韩偓是在回忆故国之景,在他眼中,那段回忆是十分美好的,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正因为这样,在诗人笔下,即使是落红凋残、柳絮飘飞的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雨中梨花

  风雨中的梨花是寂寞可怜的。花开本来就易落,还要遭受风吹雨打,这真是美丽事物的一种悲哀。

  史达祖有一首《绮罗香?咏春雨》,没有“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张炎认为此词好在“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词的结句是:“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有些词句可以不用美丽的字眼,读者只消一读便知好,这两句就是一个典型。最后两句以回想从前甜蜜之事作结,依然不离雨景。“记当日门掩梨花”,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或刘方平《春怨》诗:“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迥异于前人。李重元和刘方平营造出的是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借以烘托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与孤独之感;而本词呈现的是一幅美丽春景图,因有情人得以厮守,便无心欣赏春色,因此“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句,脱胎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李商隐所写的是美好想象,而史达祖则是对往昔的回忆。春日,梨花盛开,春雨淅淅沥沥,洒在梨花上,作者与心爱的女子欢聚在一起,剪着灯花促膝夜语,共诉衷情。这情景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显得尤为真切动人。如今,作者孤身一人,再面对潇潇春雨,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叹而已。

  唐寅有词曰:“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雨是春雨,绵绵不休,无边无际,像极了一缕缕的春愁;梨花是洁白清新的,在春雨的浸淫下更显明丽之姿,梨花带雨纵然是美的,却给人一种哀情,白居易有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想必这位女子也是寂寞的,那深闭的闺门将春天的芳华都阻隔在外,她只有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大好青春与年华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她的青春是一抹忧伤,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痛楚,春去秋来,往昔的赏心乐事,都成了一个个伤疤,这个青春已经被消耗殆尽,既被人遗忘,又被人耽搁。

  “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境是清美哀婉的,宋代的李重元有《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结句直接挪用唐寅诗句,却浑然天成。黄昏时,下起了春雨,一丝丝打在梨花上,重门紧闭,无人怜惜。梨花成了一个风雨中哭泣的美人,她的处境是凄凉冷清的,可无论如何,她尚有满园春色陪伴,似乎要好过门内之人。梨花满地,是破碎凋零的青春;凄风苦雨,是残酷无情的现实,对女主人公来说,这种情形是她一生的写照,哪里还忍心看下去,因此,她只有深闭门户,不再见人,任窗外的姹紫嫣红付诸流年。

  与之类似的也有唐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梨花满地不开门”句,以景收束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暮春时节,梨花落了满地,似铺了一层的积雪。宫门紧闭,落花无人清扫,更显寂寥。于是,这淡白的梨花不仅是宫人逝去的青春,还是她落寞破碎的心灵。屋内人独泣,屋外花满地,两两相映,真是泣人泪下。这句既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的寂寞处境起陪了衬作用。从色彩的点染看,结句洁白耀眼的满地梨花为全诗暗淡的底色增添了一抹亮色,反衬之下,从而更加重伤春之情。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是辛弃疾所作词《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中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既然现实如此令人伤怀,不如在梦境中获取一丝慰藉。一梦醒来,愁绪似乎远去,谁知它躲在了梨花风雨之中。梨花是美丽高洁的花,却总是承受风雨的摧残,那一片片凋落的梨花分明承载了许多愁苦。这两句是说,作者的“许多愁”看似已经远去,当他看到风雨中的梨花时,又禁不住发愁;也可以说,那风雨中的梨花带着许多愁苦,正如词人自己一样处于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借梨花的处境,表达自己坚贞高洁的胸怀,同时也抒发了命途坎坷的感慨及壮志未酬的悲叹。

  送别时本来就令人伤感,再逢上风雨中的梨花,更增加了离愁别绪。“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出自宋?吴大有的《点绛唇?送李琴泉》。这两句渲染了一种感伤、清冷的氛围,渲染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愁思。“漠漠萧萧”形容低云密布、风雨呼啸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十分压抑暗淡的氛围;“香冻”即香凝,梨花香因春寒而凝滞;“梨花雨”是梨花开时所下的春雨,点明了时令,给全词笼上了一层寒意。梨花初开,春寒料峭,雨漠漠,风萧萧,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词人送别好友李琴泉。李琴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资料无详细记载,但是从词人本人的身世可以略知一二。作者本为南宋末年的太学生,本来有机会报效国家,救国救民,可惜个人的满腔热血惨遭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词人是爱国人士,宋亡之后,再也未曾出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词人如此,其好友李琴泉必定也非俗人,两人志同道合,同为国事而奋斗,如今国家败亡,好友们也相互各奔天涯。

上一篇:描写梨花的段落名句下一篇:鹿柴王维古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