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历史故事中都充满着智慧、哲理和道德,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中外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外历史故事篇一
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山东蓬莱一所简陋的房舍里,一个戎马一生,此时已到弥留之际的老将军,留下了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豪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他说,他是不败的将军。然而悠悠青史下,历代后人,无一人说他口出狂言,无一人质疑他吹牛皮,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所说的,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这个将军是戚继光,那支他统帅下未尝一败的虎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
在戚家军出现之前,自土木堡之变开始,至明朝中期,从北到南,不管是对付北方游牧骑兵,还是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明军都败了很多次,败了很久。
明朝军队,在开国的时候,曾是一支横扫天下的雄师。徐达、常遇春、蓝玉,一次次追亡逐北,打得蒙古部落仓皇北逃。到明成祖朱棣时代更是极盛,朱棣5次北伐漠北,除了前两次蒙古部落尚敢接战外,余下3次,皆避明军锋芒,仓皇逃窜。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败仗,当属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被瓦剌全歼,明英宗被俘。但这场惨败是拜瞎指挥所赐,外加此时明军精锐正在南方平定邓茂七。等到紧接着的北京保卫战,明军硬碰硬的在北京、大同等地和瓦剌军厮杀,一举击败对手,迫使瓦剌放还明英宗。可见此时明军尚能打硬仗,明朝军队战斗力真正大幅度退化,应该是从明宪宗朱见深开始。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期,蒙古鞑靼部已经占领了河套,明王朝曾多次发动“搜套”战役,企图驱逐河套的蒙古人,但事与愿违,几次北征,诸路军队皆畏敌如虎,不敢硬打,明军的怯懦,畏战,从此暴露无遗。此后虽有明孝宗18年“中兴”,但随后的荒唐皇帝朱厚照怠政,他虽自号武宗,时常统兵北巡,还和蒙古鞑靼可汗达延汗硬碰硬地打了一仗,但正是这时期,明朝完全丢失了河套草原,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战略要地。到了嘉靖帝朱厚熜在位的时候,明朝简直是“惨败大连环”,先是继达延可汗后成为蒙古草原最强力量的鞑靼阿勒坦可汗,持续肆虐明朝边陲,年年破关南下,抢掠人口财物无数,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搞起了大突袭,绕过明朝边防城关直冲到北京城下,差点逼得嘉靖帝签城下之盟。北京城外十几万明军竟无人敢出战,只敢跟在后面“礼送”蒙古军出境。北部边防败绩连连,东南沿海也好不到哪去,明朝水师虽然数次挫败葡萄牙殖民者,却屡屡被倭寇海匪打得灰头土脸。特别是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40个倭寇登陆江南抢掠,一路杀到南京,沿路杀害军民数千人,明朝当地部队竟然无力阻止。军队战斗力如此不堪,明朝只能在北方加固长城,凭城抵御蒙古人,在东南剿倭中,胡宗宪也不得不拉下脸皮,机关权谋算尽,诱降战斗力强悍的王直、徐海部。王直伏法后,余部一千多人盘踞岑港,明朝调动数万精兵,打了8个月方才全歼,怎一个灰头土脸了得。
当年横扫天下的大明雄师,怎会如此不堪?
说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明朝自中期开始的重文轻武,文官带兵,少不得有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又比如明朝军制分散,都督府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却无统兵权,相互牵制造成事权不一,还比如明王朝政治腐败,军官贪墨,吃空额扣军饷,造成战斗力低下,都是原因,但核心的问题,却是士兵。
明王朝的政府军,从开国时就实行军屯卫所制,这个制度借鉴了唐朝时候的府兵制,明朝洪武、永乐两朝军力强大的根基,即来自于此。军屯卫所制的前提只有一个——土地保障。明朝士兵,基本都是国家划拨土地,战时打仗平时耕种,士兵世代服役,土地所有制完善的情况下,这个政策自然能激发士兵的作战积极性,且节约国家钱粮。明朝初期有军队180万,朱元璋曾自夸说“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分钱粮”。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开始,明朝土地兼并日重,土地兼并的黑手,自然伸向了军屯。明朝宣德、正统、成化年间皆曾多次清丈军屯,但治标不治本。到了明孝宗“弘治中兴”时期,为保障军队战斗力,明孝宗一面清丈军屯,重新给军队划拨土地,一面颁布了《民壮法》,即各省州府,皆有义务挑选精壮农民,由国家给予补贴,战时打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义务兵役制度。此举一度奏效,但好景不长,明孝宗过世后,即位的朱厚照“行政不作为”,军队的土地兼并日重,大公公刘瑾就曾企图借清丈军屯来树立政绩,却激起反对,酿成安化王叛乱。此时明朝,军队土地侵占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了,至嘉靖朝开始,越演越烈。
军队土地流失的最大危害,就是大量士兵流离失所,或者沦为军官家里的佃农。有的无地士兵为了活路,不得不给权贵家当杂役、奴仆,到了嘉靖朝中期,甚至达官贵人家修楼盖庙,也就直接调部队当苦力,保卫大明江山的百万雄兵,就这样沦为了苦役、杂役、佃农。这样的军队要战斗力,显然不可能。结果,就有了明军战场上屡战屡败的情景。
中外历史故事篇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历史上消耗财富最多的战争中,无数的财富神秘地消失了。据说德意日法西斯在灭亡之前,将掠夺来的无数财富,藏在了大海里、沙漠中、地底下,甚至城市里,它们正等着勇敢的人,去探索、发现。而它们都在哪里呢?这些财宝的背后,是沉醉于掠夺的侵略者的贪婪,也许这,正是它们灭亡的原因。
一
“阿波丸”号,日本二战时的王牌运输舰。
这艘万吨巨轮,按照军事要求建造,但这是一艘美军承诺不会攻击的船。因为根据日美间的协议,“阿波丸”号是一艘运送救援物资的救援船,美军可以予以放行。
在日本人的眼里,“阿波丸”号成了最安全的一艘船。当它从东南亚最后一次起航,准备返回日本本土时,设计载客236人的“阿波丸”,竟然挤上了两千多人,还有大量神秘的货物,趁夜被运到了船舱里。据说包括了数千吨锡、钨、橡胶等军用物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和文物。
其中有一个神秘的箱子,传说放着失踪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1945年4月1日,正是西方的愚人节,命运和“阿波丸”号,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午夜,“阿波丸”号穿过台湾海峡,到达中国福建省牛山岛附近,美军潜艇突然发起了袭击,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阿波丸”号迅速沉没。
各种迹象表明,这可能不是美军所声称的“失误”,而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袭击。真相如何,随着“阿波丸”号的沉没,而成为20世纪一个着名的未解之谜。
据美军回忆,船上的两千多人,拒绝了美军救助,全部命丧大海。只剩下了一个幸存者,是船上的一个厨师,而他对“阿波丸”号的事情,始终闭口不提。
1977年至1980年,中国海军和交通部,用了四年时间,终于打捞出了“阿波丸”号的船头,但并未发现传说中的财宝。据潜水员回忆,在船体内发现了英文字母的潜水气瓶,而船长室后面的保险箱已被割开。
是不是有人已经拿走了“阿波丸”号的财宝?也许永远无人知晓了。
二
在茫茫的沙漠之中,确实隐藏着无数的财宝。据说在北非突尼斯的黄沙中,有一个无人知晓的沙丘下面,埋着满满九十箱金币,一箱钻石、红宝石等几十种珍宝。命令埋下这些珍宝的,正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
历史悠久的北非,自古以来都是财富的集中地。据战后联邦德国的报道,隆美尔在非洲掠夺的珍宝,价值不少于10亿英镑。
但随着纳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这批财富从此不知所终。
有人说,这些财富就埋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里,等着纳粹的继承者去寻找。但也有人说,像狐狸一样狡猾的隆美尔,不会老老实实地按计划行事,那些埋在沙漠里的财宝,是假的,真正的财宝,已经被隆美尔声东击西,运向了欧洲。但隆美尔没想到的是,这支运宝队伍,在中途被英军发现,德国人将财宝扔进了海里。到现在,意大利科西嘉附近的浅海中,这些财宝依然在静静地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