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亲情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金钱换取不到的,那么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亲情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一
杜轩进来的时候,沈年光正在唱歌,杨千嬅的《如果东京不快乐》。一首说老不老的粤语歌,同事们在一旁调侃,每次来KTV,沈年光都唱这首歌,而且只唱这首歌。
童瑶挽着杜轩的胳膊,略带娇嗔的问:“年光,你是不是不会唱其他的歌啊?”
沈年光坐在高脚椅上专心看着屏幕并不理她,童瑶看不惯自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同为旅行记者,沈年光的资历却是她不能比的,要不是因为今晚主编请客,沈年光也不会参与这种同事的集体活动。
沈年光所在的出版集团旗下有图书业和杂志业两大板块,算是业内颇受瞩目的巨头。沈年光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就进了这家公司,为旗下最著名的旅游杂志撰写各类旅行稿件。
主编这次舍得放血请客,全因为童瑶的男朋友--杜轩。
最新一期的杂志临在出片前被爆出摄影师的作品涉嫌抄袭,而配图的文章正是沈年写的关于东京的相关内容,洋洋洒洒占足了4页的版面,一时间根本找不出另外的文章和配图。就在整个编辑部一筹莫展担心要开天窗的时候,杜轩出现了。
二百多张从未发表过得关于东京的照片,不论是构图还是光影的处理都是大师级的作品,主编一个激动,竟然又为这本就是主打的板块多增了一页版面。
杂志如期上市,而且卖到断销,主编的嘴角都快要咧到了耳际,一个高兴,请了全体办公室的人出来唱歌。当然,也包括这次的功臣--杜轩。
“我觉得你不喜欢东京。”
唱完歌的沈年光一个人坐在沙发左边的角落里吃果盘,杜轩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坐在了她的一侧,没头没脑就是这么一句。
沈年光侧头看他,包厢里的灯光昏暗,只能看到他英气的外表和符合摄影师的沧桑气质,至于眼底的情绪,却是一点都看不清。
沈年光没有说话,哪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她就是一个旅行记者,她要做的,不过是把她曾游走过的每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印记撰写出来,不能带有太多的私人感情,最关键的,是不能让读者根据她的喜好来评判一个城市,这是所有旅行记者的禁忌。
她自认那篇文章写得客观得体,却不知道杜轩是怎么发现她对东京的情绪的。
“喝一杯,喝一杯我就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
杜轩晃了晃手里的酒杯,递给了沈年光。
如果真的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鬼使神差。
沈年光一贯不喝酒,这一晚却接过了杜轩手里的杯子。
多半时间都是杜轩在说,沈年光在听。可不自觉地,她竟然喝了四杯之多,到最后她都不记得,杜轩有没有解释,他为什么知道她不喜欢东京。
二
那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沈年光都没有再见到杜轩,她脑海中残留的最后记忆,是杜轩把她送回了家。大卫杜夫的男士冷香水,淡雅的味道,让沈年光记忆深刻,就像伏在那样的背上,可以睡得格外安稳。
只是杜轩是童瑶的男朋友,而自己也早已经不是二十岁的少女,为了追求心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
生活还在继续,工作亦然。
旅游杂志很多时候都是文字稿件跟摄影稿件分开约稿,即便是专职的旅行记者,公司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让他们真的全世界旅游。所以当主编把法国游的行程表放到沈年光面前时,她着实吃了一惊。
“跟你搭档的摄影师是杜轩,他的作品质量远在我们社的摄影师之上,我看中你的就是冷静自持,别跟童瑶一样,把出差当恋爱。”
冷静自持,沈年光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摇头苦笑,若是主编曾经看过她当年疯狂的模样,一定不会再这样形容她了。
沈年光提前叫了车,早上七点的飞机,五点就要从家里出发,深秋的天气,这样的时间天都还未破晓。
行李拎了不多,一个小小的拉杆箱,一个双肩背包,看起来倒还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怎么也看不到岁月在她脸上印下的影子。就连她最初来杂志社面试时,主编都以为她的简历是虚构出来的。
沈年光下了楼,没有看到自己叫的出租车,倒是看到了杜轩的那辆路虎。
他坐在车前盖上,黑色的夹克外套,捧着相机,在试图捕捉黎明前暗黑中的那抹红晕。
许是听到了声音,他抬起头来,笑着就从沈年光手里接过了行李,自然的就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
“一起去机场比较方便,我听瑶瑶说你的腰不太好,升了头等舱,毕竟要飞十一个小时。”
温柔细心,就连笑容都让人觉得分外暖心。若不是那句“瑶瑶”,沈年光当真会以为他是喜欢她的。
三
沈年光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也曾到过法国,只是那时候满心满意都是追随那人的脚步去日本,根本无心欣赏巴黎的美景。
而这一次,一进入巴黎,好像整个空气都是浓郁的香水气息,让她突然有了一种重新回到曾经自己热爱旅游时候的样子。
“我们先回酒店,工作行程表昨晚上有做改动,一会儿给你看。”
杜轩就像是一个移动的万能通,也不知道他来过多少次巴黎,但他可以熟门熟路的带着沈年光找到那个隐藏在深巷中却保留了中世纪巴黎特色的酒店。就连跟吧台的交流,杜轩都始终说着法语,流畅而富有磁性。
许是看到沈年光一动不动的看着自己,他干脆伸手揉了揉她刚刚齐肩的短发。
“在想什么?我们可不是来度假的,工作量很大啊。”
杜轩说的没错,两个人的工作量很大。
摄影师和旅行记者根本不是外界所看到的光鲜,一座城市里最基本的元素已经被无数的人写遍拍遍,想要杂志有销量,对得起两个人的旅行费,就必须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