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微是那个时代出走的娜拉,她以十几岁的年纪,同徐悲鸿私奔去日本,辗转反复,最终拿官费去欧洲求学—蒋碧微人生的起步,一方面靠她的胆识,一方面可能靠她的直觉。年轻英俊、才华横溢、身世波折的徐悲鸿,引起她的同情和钦佩,一瞬间的决心,成全了这场刻骨铭心的出走。
蒋碧微太亮烈,她的世界,没有回头路。她似乎从不懂得退一步每阔天空,她是爱情疆域的女战士,身披铠甲,手握长矛,长驱直入。当年撕心裂肺的婚变里,蒋碧微的表现可谓剽悍:她见到徐悲鸿、孙多慈并存画中的台城月夜图,当即没收,声称只要她在世一天,此画便不能公之于世;孙多慈送枫树苗给老师,蒋则当机立断,让人把树砍了作柴烧:徐悲鸿为孙多慈印画册、做宣传、谋求留学的官费,蒋便写信给负责留学的中方代表,横插一杠子。十几岁她就陪他流浪天涯,直至功成名就,在蒋碧微看来,徐悲鸿应该完完全全属于她一人,怎能与人分享。
1938年7月31曰,徐悲鸿曾在广西报纸上刊登了一则两行小字的广告:“鄙人与蒋碧微女士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哪知登了广告,他仍未能和孙女士共结连理,反倒被孙老先生骂得狗血喷头。再回首时,蒋碧微依然怒火中烧。“回想20年前,以一个不出闺门的18岁少女,跟他跑出去到处流浪,共患难,挨贫穷,生儿育女,谁要是不承认我是他太太,他能不感到侮辱?可是他到今天,居然登出脱离‘同居’关系的广告,想就此抹杀自己的责任,其居心,其用计,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事实己就,徐、蒋的情感裂痕,朝着不可收拾的地步滑去。
更何况,从南京时期开始,张道藩就一直在她身边,嘘寒问暖,呵护备至。蒋碧微之所以在同徐悲鸿的情变中,表现得铿锵有力,不能不说同张道藩有一定的联系。最起码,他是她情感的避风港,他给她退路,即便离了婚,她也不是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