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是谁家杂文随笔

2018-09-29红楼梦

  证据一:

  《红楼梦》书中最常看到的两个词语是主子和奴才。

  大家可能都看过2006年播出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和珅向乾隆汇报都称呼自己为奴才,刘墉汇报的时候称呼自己为臣,就是刘墉被罢官了自称为草民,也不称呼自己是奴才,这称呼上的差异是因何而起呢?因为主人和奴才这两个词语是满人的专用名词。“奴才”是指待奉主人的仆人。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但到雍正时期,这些风气开始蔓延,一些家臣也开始自称“奴才”,一是自我贬低讨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对主人更忠诚,而关系也比一般人更加亲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对皇帝及皇帝的妃嫔时也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

  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的邀宠的专用名词。“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其一个特殊的位置。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奴才”与“臣”这两个称谓,谁尊谁卑,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奴才”一称,从表面看,似不如“臣”字体面、尊严,实则“奴才”要比“臣”金贵得多。“奴才”,实际是一种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汉臣称“臣”,并不是皇帝为了照顾汉臣的面子,而是为了与“奴才”一称相区别,以显示汉臣的地位低于满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皇帝看到奏折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于是,乾隆帝做出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这个规定,目的就是不让汉臣称“奴才”,为此,宁肯让满臣迁就汉臣也称“臣”。满族统治者不肯让汉人称“奴才”,这是为什么呢?鲁迅先生的杂文《隔膜》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可以看出大清时期,满人内部保持着很浓厚的奴隶制习气。满洲等旗下官员,觐见皇帝、皇后时,自称奴才。在奏折中也使用奴才这一自称,无论官职尊卑,甚至官居大学士、尚书之职,仍然自称为奴才。而汉族官员无论在觐见还是奏章中,都自称为臣。

  《红楼梦》里主子和奴才这两个词可以说出现的太普遍了,看看大清朝的历史,谁家的大院里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地说呢,只有一家别无二家,那就是皇宫大院。

上一篇:窥探《红楼梦》杂文随笔下一篇: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