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审美特点是什么

2020-08-29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的审美特点是什么

  导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审美特点什么呢?《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达了诗人张岱对于故国一些往事怀恋以及留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审美特点,欢迎阅读!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他代表作。该作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对故国往事怀恋,以淡淡的笔法把这种怀念之情融入其中的小品文。在写作上,张岱巧妙地把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极高的审美艺术境界。那么,本文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其对故国的怀念,并表达自己的情怀?对此,我认为,张岱主要采用了以下写法,很好地达到写作要求,并体现出文章的审美性。

  一、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是一篇游记体散文。游记体散文是很注重描写景物及其风土人情的。在写作手法中,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开始写道:“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写作的角度讲,这里交待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可以说,言简意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却是景物描写,表现出了空阔肃杀的冷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去赏雪,绝不是一种好奇吧!而是另有其含义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而想到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试着比较一下,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诗歌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张岱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所表达的意义是完全相同。这都是属于环境描写。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自然也表现出特定思想。”“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不但表明自己一人到湖心亭的目的——看雪。联系柳宗元的《江雪》“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看,有着同样的意蕴。可以说,张岱的思想情感也正是融入在这“独”中。它不但表现出了此时此刻的张岱的心态,以及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而且表现出张岱“遗世高洁”的情怀,表现出不随波逐流,追求一种悠远脱俗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的统一与和谐的思想境界。

  二、宽阔的审美意境

  在中国文学中,散文也是特别注重意境的,特别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表现得特别明显。当然,这也是散文的一大特点。那么,张岱的高远的思想境界和超越现实的审美情怀,是这样来表达的?我认为,主要在境界的描绘上。

  首先,描绘了朦胧的审美意境

  文章写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里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应该说是层次多样。首先,天与云的交融为一层;其次,山与水混合为一层;最后天与云和山与水二者结合为一层,共同体现出一种朦胧的审美境界。这个境界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如梦似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水天相接的而又十分幽静的审美境界所带来的美。

  其次,描绘了空阔的审美意境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先是描写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是远景。接着,视线由远而近:“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样,空间一步一步拉近,由“堤”到“湖心”,再到湖心的“舟”,最后到舟中的“人”。同时作者在这些中心语前分别加上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表示极小的数量的词语,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空旷的境界。这种构思的方式和所运用的白描手法,与柳宗元在《江雪》中描绘空间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由远及近,由上到下,逐渐形成了空阔的审美境界。读者进入到这样的空间,不但感受到一种空阔的审美境界,而且感悟出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怀,感悟到作者执着于自然山水的审美情感。

  三、结尾的婉曲之美

  曾庆璇在《著名广告词修辞艺术》中说:“婉曲是因不便说或不愿直说而用委婉曲折的话来烘托暗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婉曲的手法妙在含蓄委婉,隐而又显,曲而不晦。柳宗元《江雪》描写了一个“独钓寒江雪”的老翁形象。但诗人最后把焦点聚集在了“独钓”的行为上,也就含蓄而委婉地表达了思想情怀。而《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在结尾上独辟蹊径,虽然没有静态地定格在作者个人身上,但同样收到了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名,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在这段话在,作者用如椽之笔,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另一番景象。在游客的热情邀请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与《江雪》后一句在表现的氛围上形成对比。作者最后引用了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不但表现出作者的情怀,而且也是对张岱委婉的评价。作者不直接描写自己的情怀,也不描绘景物,而是借助舟子的话,并在比较中结束全文。这样写,确实很高妙,一是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在表意上显得含蓄。二是通过第三者的话来评价,更易于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这句话中,确实感受到张岱“痴”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于世俗之外雅致。舟子的话所包含的意义是明显的,它是舟子把游客与张岱比较后的感受。张岱“看雪”是“独”看,是到湖心亭的目的。“看”自然是雪,落脚点当然也在自然之物。这样,比起“湖心亭”的饮酒者,在思想境界上自然要高一些。这“高”就高在不仅仅是作者“痴迷”于大自然美景,“痴”迷于山水带来的快乐,而是这“痴迷”其中所蕴含的作者高远的审美情怀,以及对故国往事怀恋之情。总之,文章的结尾,从事情发展来说,确实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但在委婉曲折的表现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升华了作者的情感,因此,这样的结尾表现出含而不露的婉曲之美。

上一篇:《竹里馆》《咏竹》诗歌赏析下一篇:张岱湖心亭看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