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秦腔赏析

2018-07-16贾平凹

  引导语:《秦腔》是贾平凹1983年的散文作品。文中不但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出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贾平凹散文秦腔赏析,欢迎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初涉文坛的贾平凹带着浓厚的乡恋情结,创造了田园般的商州乡土氛围。90年代,贾平凹小说创作有了显著变化,由乡村创作转向城市书写,与之相伴随的是贾平凹对待城乡态度的变化。他既认识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他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反思,在《废都》、《白夜》、《土门》等作品中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批判。

  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栖息地,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故乡,当他面对以往熟悉的故土时,他竟然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这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正如贾平凹所说:“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失去根的哀叹,确实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一、为苍凉的农村现实哀叹

  贾平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秦腔》这部沉重之作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表现了作家对当下农村的热情和关怀。然而,作品展现的不是当下农村的勃兴和繁荣,而是农村的贫困和凋敝的现实,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重新陷入到另外一种沉重和苍凉之中的景象。

  《秦腔》所写的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积的村子———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日子,透过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我们看到了当下农村的社会风气:乡镇基层政权勾心斗角,乡zheng府强行摊派,乡干部吃喝成风,农村经济停滞不前。这些现象使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随着耕地的逐步减少,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的价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却迅速上涨,村民日渐窘迫起来,而乡干部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导致清风街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县的抗税事件。农民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不少人家便让青壮年进城打工,如俊德,甚至抛弃土地,全家进城打工。当夏风问赵宏生清风街有多少人在省城打工时,赵宏生说:“大概有几十吧。除了在饭店做饭当服务员外,大多是卖炭呀,捡破烂呀,贩药材呀,工地上当小工呀,还有的谁知道都干了些啥,反正不回来。回来的,不是出了事故用白布裹了尸首,就是缺胳膊少腿儿。”[1]495西街的李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死了,白雪的侄子白路也是打工摔死的。出事的家庭塌了天,幸免的也只能是累死累活地在贫困线上挣扎。

  青壮年从村庄出走,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出现土地荒芜。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当夏天智过世时,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连抬棺的人手都不够。夏天义被大面积滑坡所埋没,村里也因没有主要劳力无法刨出其尸体,最后只好作罢,权当是夏天义得到了厚葬。整个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情景,“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废村”。

  作品就这样讲述了农民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失落与无助。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农耕文明正在惨淡地退去,“离土”引发了土地信仰的动摇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夏君亭和夏天义之间的冲突来表现的。夏君亭这位年轻村干部认为村里人光有粮食是不能过好日子的,为了解决村民缺钱的问题,他在村里的耕地建农贸市场以繁荣经济,致力于拯救清风街的衰败。老主任夏天义则为土地收拢不住人痛心疾首,清风街这个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老党员,这个在时代的风云中有着辉煌过去的清风街最高“统帅”,他执著地坚守和维护着脚下的土地。同时他又迷茫、不解,“他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干活,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土地却留不住了他们!”这痛心的话语掺杂着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痴迷和刻骨的眷顾。他带领哑巴和引生三个体弱病残修七里沟,改造河滩地,他不顾自己的年迈和家里人的反对租种俊德抛荒的土地,反对君亭占用耕地建农贸市场,坚决抵制村里用七里沟来换鱼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七里沟淤地,最后葬在他心爱的土地里,和这一块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夏天义这种愚公式的行为,这种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规律的道德完成和精神实现,虽然有崇高和悲壮的意味,但也流露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尴尬和无奈。

  作家通过夏天义对乡土的留恋和执著,表达了一种理想:人来于土,归于土,把大地当作文明的根来理解,恢复人对大地万物的依恋感情。这种理想透露出作家内心深处那种土地重于一切的观念,由此可见贾平凹在乡村消失过程中的恋土情结。《秦腔》也完成了当下乡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嘈杂熙攘的世风图景: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

上一篇:贾平凹散文《风雨》赏析下一篇:贾平凹的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