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创作理想

2018-07-20贾平凹

  贾平凹坚持从自我生命体验中提取素材,在文本中建构理想的精神家园,同时又站在相对高度上审视特定背景下的乡间生活变迁及其对乡间心理状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贾平凹的创作理想,欢迎大家阅读!

  回溯乡土文学的发展,中国的乡土文学可以概括为从鲁迅、韩少功的写实传统走向了以废名、汪曾祺为代表的诗化传统,前者是文化批判启蒙,后者是人性价值审美。从鲁迅到贾平凹,描写故乡风土人情的文学体裁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虽然定居在省城几十年,但贾平凹却并未真正摆脱农民的生涯,他的一部部作品揭示70、80年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新旧转型与重新整合,从而打问作者内心的问号:变革下的乡土中国该何去何从?

  一、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的创作理想

  贾平凹喜欢到乡下生活,这不仅体现出他对乡土人情世故的深情依恋,更为他的文学创作积淀下深厚的乡村素材。从他的作品来看,他的创作经历了自我生命的体验、理想的精神家园建构,及至对于时代变革下的乡村及农民的前途命运的关注。他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面审视和批判农民的自私贪婪、狭隘猥琐,一面又极力弘扬农村的淳朴自然与邻里温情。

  1.自我生命体验的再现

  如果说,鲁迅是写其他人的命运,那贾平凹无疑是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小说中再次演绎。小说《秦腔》一书便是以作者故乡的贾氏家族及村人为原型构成的。作者的原型是夏风,两人都是以写作为生,并从农村来到城市定居。作者的前妻是县剧团演员,与夏风的前妻白雪的身份相同,有一个当过村干部的伯伯(夏天义)和同为教师职业的父亲(夏天智)。小说中,夏天礼意外暴毙后,作者不吝笔墨细写了当中的一些殡葬风俗和礼仪,如下葬前逝者要穿七件寿衣,盖麻纸等等,而书中夏风除了帮忙葬事外,还仔细观察和记录丧葬事宜,他说 “问清了,以后写文章有素材”。里与外,虚与实,贾平凹正是借由夏风及夏风的情敌引生的眼睛来记录整个清风街的人事变迁,亦即作者的故乡棣花村的相似经历。

上一篇:贾平凹《月迹》赏析下一篇: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