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

2018-07-21贾平凹

  2014年10月27日下午,“中国历史的文化记忆——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读者见面会暨名家论坛”在京举行。茅盾文学奖作家贾平凹携最新长篇小说《老生》现身北京大学活动现场,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也同步首发了《老生》一书的电子版。

  本次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北京大学中文系团委联合主办,并由大佳网、当当网协办。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李春凯、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代表袁晖出席论坛现场。

  本场论坛,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职员、翻译家李莎同时出席,与贾平凹展开精彩对谈。整场谈话以《老生》为中心,围绕如何以文学形式传承中国历史展开。

  对谈结束后,在场媒体、北大学子及热心读者与在场三位嘉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民间写史:为有源头活水来

  贾平凹在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一直是在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与突破,《古炉》中对于文革历史客观冷静的叙事与对于政治、人性的思考,《带灯》的首次以女性为主角的尝试等都是例证。

  在《老生》一书中,贾平凹则开始尝试一种民间写史的方式。对于书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与人物事件的考证与真实性,贾平凹曾表示,他“看过一些资料,也在民间走访过,加上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有些当然是戏说,有些则有鼻子有眼,总之都引人入胜。” 民间写史不同于以报告、全纪实为核心的正史,它不仅要讲山海纵横与客观事件,更要讲每一种人群在跌宕历史中的浮沉辗转。因此,在《老生》中所讲述的四个历史故事,既是在讲述现当代中国百年的革命史,也是在写历史变革中民间百姓的人情世故。书中的人物有的怀揣指点江山之志却湮没在改革浪潮的最前沿,有的大展宏图却成为别人故事中的“边角碎料”,有的本该远离烟火却无故被殃及池鱼……

  时间以非语言学的方式前进,当贾平凹不仅以语言,更是以文学的方式来梳理历史时,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微妙关系尽收其中,在磅礴正史面前显得无限渺小的人的行为,在文字中也顿起蚍蜉撼树之势。这正是贾平凹尝试民间写史不同且不逊于正史的震撼之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当代批评家陈福民认为“小说这门艺术不是对生活的真理负责,是对人性的复杂性负责。”《老生》便是将人性置于宏大的历史之中,通过具象与抽象两方面来同时表现其复杂性的一部优秀作品。

  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封面

上一篇:贾平凹的散文《冬 景》赏析下一篇:贾平凹小说《高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