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要点归纳

2018-07-20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主旨: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沉含蓄,精美传神。

  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

  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5.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微课优秀教案下一篇:苏轼《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