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故乡情

2018-07-20季羡林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季羡林的故乡情,欢迎大家阅读!

 悠悠故乡情

  在故乡,季老虽然仅仅生活了短短的六年,但他始终眷恋着故土。他在国内外的大城市里住了几十年,曾游历过祖国大江南北的名山胜地,也曾飞抵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饱览过那里的旖旎风光,但心里割舍不下的仍是自己故乡的普通小村。而且,星转斗移,日月更替,季老对故乡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季老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从离开故乡到去济南上小学、中学,再到去北京上大学,去德国留学,再到返回祖国执教北京大学,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季老总是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故乡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刚到德国哥廷根不久的一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不能忍耐。"他在1989年11月写的《月是故乡明》一篇散文中,用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看到的月亮,同故乡的月亮做了比较,他说:"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选"季老忘不掉的,岂止是故乡的"小月亮",他也忘不掉小时候在故乡喝过的绿豆小米稀饭,忘不掉家乡的红枣,忘不掉经常偷偷给他半个白面馒头的大奶奶,忘不掉曾在一块儿玩耍的小伙伴杨狗和哑叭小,忘不掉带着他到地里拾麦子的宁大婶、宁大姑,忘不掉教他认了几个字的启蒙老师马景恭……当然他更忘不掉埋在故乡黄土里的母亲?选他在《人间第一爱》这篇短文中写道:"我一生走遍了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其实,故乡里的一草一木,小时候认识的每一个人和知道的每一件事,他都忘不掉,这些经常出现在他的梦中和他写的优美散文中。

  季老真诚地关心自己的故乡。他对故乡的穷困忧心如焚,他也对故乡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件美好的事物由衷地赞美。他知道,建国以前故乡是山东省最穷的一个县中的最穷的小村,这种状况即使到了70年代也没有根本改变。他曾经说过:"一想到自己的家乡的穷困,一想到中国农民之多之穷,我就忧从中来,想不出什么办法,让他们很快地富裕起来。我为此不知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见《还乡十记》)他经常向见到的临清人打听故乡的收成情况。季老在1975年1月19日写给我的信中说:"我们家乡收成又不好,颇为忧心。"在散文《听雨》中写道:"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生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他看见天旱就为故乡人民着急,他听见下雨就心旷神怡,他说:"我是乞借春雨护禾苗。"(见《喜雨》)季老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关心着家乡的收成,日日夜夜企盼着故乡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1982年9月,季老回到了故乡。当他看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故乡人民"陡然富了起来","浓烈的幸福之感油然传遍了全身",他情不自禁地写道,"我觉得自己的家乡从来没有这样可爱过","我真觉得,我的家乡是非常可爱的。"他还对故乡的一棵五样松大加赞美,认为一棵松树上同时长出五种不同的叶子,过去不但没有见过,而且也没有听说过。他对故乡的烹调技术也由衷地赞叹:"我生平第一次品尝了同时端上来的六个汤,汤汤滋味不同。同行者无不啧啧称奇,认为这是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他总结说,这次回故乡,"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所见所闻,触目快意。"(以上引文见《还乡十记》)季老真正是因故乡之忧而忧,为故乡之喜而喜。而从这一忧一喜中,我们不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季老心中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吗?芽

  季老不仅热爱自己的故乡,而且尽其所能为故乡出力,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上一篇:季羡林散文《牛棚杂忆》之千钧一发下一篇:季羡林《游石钟山记》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