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2018-07-21季羡林

  【一、《季羡林谈人生》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本书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二、《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

  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交谈,不同的作者给你不同的信服感。和季羡林这样的大师交谈,你始终会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令人景仰,而自己又显得那么卑微和渺小。提到季羡林我就想到这样的一幕,在清华园的小道上,一个穿着中式长袍的长者在散步,和他擦肩而过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止步敬礼。一个人的高大绝不是他身材的高大,而是精神的崇高。一个可以在北大和清华两所名校之间选择的人一定有他的高人之处,而他之后在研究方面的卓有研究又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就是这样的学术伟人,他也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死亡临近的时候,每个人似乎才能幡然醒悟,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我会做怎样的选择?可是人生是线性的单程,不能任意往返,不能随意下站,这样的单程只有起点和终点。我信任季羡林这样的大师,我羡慕那些能和他一起研究、学习的弟子。我接受着季老无声的润泽,我祈望着在身边能出现像季老这样学识渊博、待人诚恳、为人谦和、润物无声的人物。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和季老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在现世默默地祝福他,默默地与远在另一个世界的季老精神相会。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欣赏季老身上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欣赏他的那种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有我们自己决定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做自己要做的事,应尽便须尽,无须想的太多,尽人事而听天命。知足知不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知足长乐,很是不容易,人生或许就是一种平衡,有得必有失。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缺点,所以在为人处世的同时,又要三思而后行,做到有为有不为,不见利忘义,不损人利己,在大是大非上有自己的原则,在小善小恶上,有自知不糊涂。

  一本书,一段人生,季羡林谈人生,可以说,季老就是一部人生史。90多年,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十年浩劫”到新千禧,从穷小的官庄到足迹遍布几大洲,从清华到哥廷根再到北大,从诸子百家到古印度文明。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别人看来,季老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了不起的人物,但季老却能用一颗平常心却看待。对于我这个还没过而立之年的人,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沉淀,实在不敢妄下什么结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吧。不完满才是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一要做人,二要做事,而做人更多的时候要务虚,凡是不可斤斤计较,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一是真,二是忍,对待坏人另当别论,做事更多的时候要务实,立足当下,做好每件小事。同时又要放眼于未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

上一篇:季羡林张作品《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简介下一篇:季羡林:我的童年是一片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