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案例与反思

2018-07-21兰亭集序

  一、背景描述

  (一)设计指导思想:

  生活即语文,语文课是一个大课堂,它并非局限于课本内容,课本仅是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的截取和提炼。要学好语文,就要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验证课本揭示的现象或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开拓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应学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帮助自己体验生活、培养能力、学好语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已经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均源于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究,这正是我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基本指导思想。

  (二)探究方式:质疑、网络查寻、书刊查阅、走访调查、讨论交流

  (三) 预期目标:

  通过探究掌握本课涉及常用文言词的用法,了解魏晋社会风情及文化特点。理解王羲之“重死生”的感叹的由来,弄清这感叹与“序”文的关系,引导学生对自然人性的认识和体会,以陶情冶性,获取审美愉悦。

  通过动脑、动手,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求证能力。

  (四)课文分析: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六单元文言散文课内自读课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集)所作的序文,单从文字看,篇幅不长,内容并不艰涩,全文由集会兰亭的盛况到抒感悲怀再到作序目的,由叙到议,一气呵成,浑然天成,但从思想方面看,文中涉及东晋崇尚虚无的玄学之风、社会习俗及作者缘何抒“死生”之悲等问题并不简单,如何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弄清这些问题,值得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兰亭集序》课后反思下一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