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英雄——读《老人与海》有感
那老人生来就要当渔人,他抗拒不了。
那老人在岸上只跟小男孩讲话。刚开始小男孩跟着他出海。他的技术独一无二。却遭了霉运。一连八十四天捉不到鱼。小男孩由于父母要求,被迫离开了这个充满“晦气”的老人。因此老人后来在海上也只能跟动物讲讲话。
那老人准备独自出征,对小男孩说,他要钓上一条大鱼。
那老人千辛万苦,用了很多天,他和大鱼消磨着体力和计谋的拉锯战,他竟收获了长达十八英尺的大鱼。即使是力壮的渔夫,也未曾收获过这么大的鱼。
那老人最终却无力驱杀来抢夺大鱼的众多鲨鱼,他拼尽全力。驱赶走了。而十八英尺的大鱼却只剩下残骸。
那老人回到岸上,累得跌爬回到了他的窝棚。人们望着那巨大的残骸,惊讶不已。小男孩则伤心地发誓,不管父母是否允许。以后一定要和那老人一起出海。
那老人终于安详地睡着了。男孩守望着他。老人梦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情景。
那老人以后将继续和那小男孩一起出海。
那老人注定要孤独,他只跟男孩说话。直到有一天男孩不能和他一同出海。他在海上多次大声地说“真希望那男孩在这儿!”。
老人的表面看似坚强,实际上他非常需要男孩的关怀。男孩帮他拿饭、准备衣物、收拾渔具。出海时帮他,还带一点盐巴。
整篇文章,详写了老人出海的过程,而前面和男孩的部分大多是以谈话来叙事。全篇没有一点喜剧的气氛。并且读者第一次读很难产生兴趣。细细品读便会意犹未尽。这是海明威作品的一大特点。
很难想象一个老人能独自出海,并且独自出海很多天。连吃的都不带,淡水也只有一壶。竟然收获了十八英尺的大鱼,经过众多鲨鱼的袭击,老人竟然能够顽强坚持。不得不说这是个汉子。老人精神,永远不老的精神。
海明威当过战地记者,由于政治影响。他的作品会有深一层的含义。《老人与海》是否一样具有深一层的含义。目前是比较难说的。但是弥足珍贵的是老人还将继续出征的精神。如果真的有这等含义,那么老人便是一个正义的人,男孩则是正义的人的下属。马林鱼代表群众的利益。鲨鱼代表官僚的压迫。
老人就是个孤独的英雄。没人与他出海,也没有渔人和他一起谈话。每当年轻的渔人笑他一无所获,老渔人便会同情地看着他。
然而那老人终究还是出了海。大海和老人的关系是相当暧昧的,亦敌亦友。老人这辈子付在了海上。海馈赠了老人一生。却时时都有夺取老人生命的危险。
老人知道自己可能会没有收获。但是他依然坚持。
说到《老人与海》就不得不提起那著名的一句话“人可以毁灭,但不可屈服。”。海明威一生穷困,他的自杀也是对于这句话的诠释。一个悲惨的诠释。至今,没有人能在文坛和海明威分庭抗礼。
老人留给读者的记忆是很深刻的。生活中正缺少这样的人。因此,这样坚强的人只能在书中出现,这也告诫了人们,学习老人的精神。
佛教认为肉体和灵魂是两码事。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的价值便是老人的精神。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便是那条大鱼的收获。人终究是要吃饭。但是有些人为了吃饭而生存,有些人为了生存而吃饭。这是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
最珍贵的,是老人还将带着男孩继续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