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文本细读与阐释

2020-06-20老舍

  长篇小说《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期间写的优秀作品,小说揭示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丑陋习性和陈腐观念。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作家,享有“人民艺术家”的美誉。《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期间写的优秀作品,小说借由北京侨居伦敦经营古玩商店的马家父子的生活经历,对中英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作了对比,特别是通过二马父子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纠葛,揭示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丑陋习性和陈腐观念,讽刺了英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同时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肯定和赞赏了英国国民的现代国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对此文本的细读与阐释可以让我们体会老舍浓浓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情。

  

  

  

  

  

一、缱绻民族情中的反思与批判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已整个儿与他的心灵相连,老舍对北京的依恋与热爱,亦已融入他的血脉中,老舍曾说过,他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京,他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老舍对北京感情上的另一层特殊的内容则因于北京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代表、结晶。所以他对北京的爱实则已升华为一种民族感情。在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往往怀着缱绻的民族深情,抒写着老北京的城,北京的人,北京的事。

  《二马》的主人公马氏父子就是地道的老北京人。老北京市民马则仁(老马)带儿子马威(小马)去英国伦敦继承哥哥的古玩店,老马重官轻商,只会套人情,讲面子,与高度发达的现代商业社会格格不入,闹了不少笑话,最终使古玩店陷入困境。在老马身上打着明显的北京老派市民的传统文化的烙印,他虽然不能普遍地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老舍最熟悉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他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依靠;若没有自己的子孙,世界是非常孤寂冷酷的。他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个儿子。也不大爱思想,因为事事已有了准则,这使他很可爱也很可恨;很安详,也很无聊。北京人亦多礼,老舍的很多作品中都写到了礼仪。《二马》中,则特别提到了圣诞节马则仁的花钱送礼。老马对这个节日的最大感触是圣诞节的彼此送礼让他可有机会套套交情啦!他屈着手指盘算,到英国后认识的人全算上了,要准备十来份礼物,甚至连温都太太的小狗也要挖空心思给准备上一份得体而别致的礼物。对于送礼这件事情,从筹划到实施,都让他喜欢,带给他无比的快乐。而悠闲的生活方式是北京传统文化的又一特征。马老先生是伦敦的第一个闲人:下雨不出门,刮风不出门,下雾也不出门。叼着小烟袋,把火添得红而亮,隔着玻璃窗子,细细咂摸雨、雾、风的美。中国人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出美来,而且美的表现是活的,是由个人心中审美力放射出来的情与景的联合。烟雨归舟咧,踏雪寻梅咧,烟雨与雪之中,总有个含笑的瘦老头儿。这个瘦老头儿便是中国人的美神。这个美神不是住在天宫的,是住在个人心中的。所以马老先生不知不觉地便微笑了,汽车由雨丝里穿过去,美。小姑娘的伞被风吹得歪歪着,美。一串灯光在雾里飘飘着,好像几个秋夜的萤光,美。他叼着小烟袋,看一会儿外面,看一会儿炉中的火苗,把一切的愁闷苦恼全忘了。他只想一件东西,酒!“来他半斤老绍兴,哎?”他自己叨唠着。伦敦买不到老绍兴,还是回国呀!老马始终忘不了回国,回到人人可以赏识踏雪寻梅和烟雨归舟的地方去!可惜老马,中国人的一个代表,只是糊里糊涂有点审美的天性,而缺少常识。可惜老马只想做官,而不知道做官的责任。可惜老马爱他的儿子,而不懂得怎么教育。可惜这种知足,乐天的精神状态,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投影。抱着这种内倾的审美心理,只会使人沉醉满足,不思进取,成为现代社会竞争中的劣败者。‘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老舍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异常清醒,他珍爱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与优秀底蕴,同时又为民族文化的老大愚弱担忧。正因为老舍对老北京、老北京人倾注了融化于血液的深厚感情,所以他最了解老马等北京人的精神内质和特征,也对影响和妨碍历史进步和发展的老化的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老舍曾在小说中慨叹:“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来便是‘出窝老”’,“一国里要有这么四万万出窝老,这个老国便越来越老,直到老得爬也爬不动,便一声不吭地呜呼哀哉了!”这里的“出窝老”,不是指身体的先天不足,而是说中国人一生下来便被消融与淹没在“熟透了”的老化文化中,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老中国儿女中的一员。马则仁先生是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由这两层“老”的关系,可以断定:他一辈子不但没用过他的脑子,就是他的眼睛也没有一回盯在一件东西上看三分钟的。在英国,人家问他什么,他老顺着人家的意思爬:普通英国人知道的中国事没有一件是好的,他们最喜把这些坏事在中国人嘴里证明了。比如人家问他有几个妻子,他说:“五六个!”高耳将军讲演英国往上海送兵的事,特意请他去听并问他:“英国兵要老在中国,是不是中国人的福气造化?”老马站起来规规矩矩地说:“欢迎英国兵!',有位老太太告诉他中国衣裳好看。他第二天穿上绸缎大褂满街走,招得一群小孩子在后面叫他chink!他这一辈中国人是被外国人打怕了,一听外国人夸赞他们几句,他们觉得非常的光荣,连一点儿国家观念也没有。在老舍看来,欲救国,必先救民。所以,他一直是把改造国民性格和改造国民精神,提到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老舍的批判锋芒直指以北平文化为代表的,日益聚集膨胀的国民劣根性尤其顽固的老马等市民,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使他们从陈陈相因的传统思想意识与文化羁绊中挣脱出来,从而达到民族振兴与文化更新的目的。

二、国仇家恨的抒发

上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的运用论文下一篇:要细读文本词语的语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