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全诗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
学习目的: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学习重点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 )箜篌( )( )女娲( ) 神妪( )根蒂( )
跻攀( )喧啾( ) 丝篁( ) 遽止之(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张高秋( )颓不流( )中国( ) 啼竹( )
泣露( ) 融冷光( )动紫皇( )逗秋雨( )
神妪( ) 露脚( )昵昵( ) 跻攀( ) 泪滂滂( )尔诚能( ) 置我肠( ) 未省听丝篁( )( )
(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二、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
诗句:
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1)
(2)
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
内容:
(二)局部赏析:
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
默写:
2.运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
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
听觉方面(描绘):
视觉方面(抄写诗句):
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
(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
调整后的诗句是:
(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代指:
想象:
(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
环境:
(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基调:
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
(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
(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
(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
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
(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
(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
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
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
(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
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
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
(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
(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
四.小结延伸:
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
五.课外赏读
《听蜀僧濬弹琴》
·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概述各联的内容
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
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
4.听者感受是:
5.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一.预习(1.)(2)(略)
(3)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二、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内容:(1)背景
(2)弹奏效果
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
(二)局部赏析:
1.默写:(略)
2.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借用比喻和通感
3. 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
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
4.(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2)代指:箜篌
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
(3)环境:高秋
(4)基调:愁
5.(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
(2)凄楚,酸痛,悲愁
(3)略。
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1)嗟余有两耳--------至结束
(2)昵昵儿女语------失势一落千丈强
(3)A.都写了乐声,演奏效果
B.化无形为有形,侧面描写
比喻,通感
(4)A.李诗,低沉,凄楚
韩诗,细腻,高亢,空阔,和缓,再高扬,低沉(乐声多变)
B.李诗,详在侧面描写,烘托演奏技艺高超
韩诗,详在描写乐声
(5)略
四.小结延伸:
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
五.课外赏读
1.内容:开头两句,琴师抱绿绮,来自四川峨眉山下。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
2.“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3.如听万壑松。
4.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5.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相关文章:
1.《化石吟》导学案
2.采薇的导学案
3.关雎导学案
4.《观潮》导学案
5.《观刈麦》导学案
6.《观潮》导学案
7.离骚的导学案
8.《边城》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