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

2018-07-17李贺

  李贺是唐朝杰出的诗人,虽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文学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欢迎阅读!

  论文 关键词:韩愈 李贺 同题诗

  论文摘要:韩愈、李贺两位同时代的诗人写过两首同题诗,从两诗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人在诗体选择、感情表落、意想创造及对后世影响上的异同,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两位诗人的风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磋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箕。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逮止之,湿衣泪傍傍。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别浦云归桂花堵,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鸯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软长八尺,峰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容,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一李贺《听颖师弹琴》

  诗歌和 音乐 ,极大地丰富了 中国 古代 文化的精神,“乐”堪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古代音乐的主流意识“和”的精神,即演变为诗敏的温柔敦厚的“中庸’,传统。这种关系到了诗和乐都 发展 到鼎盛时期的唐朝,仍以其独特的表现浸润着每一颗善于体悟、长于抒发的诗人之心。中唐,韩愈和李贺这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是文坛的精神领袖,一位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同以听颖师弹琴为题,作了两首著名的诗篇,这两首诗代表了韩孟诗派内部各有千秋的诗歌风格,它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音乐与诗歌的迁想妙得之理,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唐诗风的方方面面。

  唐代是一个佛教兴盛的朝代,诗和禅由于其内在理路的契合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奇妙 联系,儒士习染佛学相当普遍。因而唐代诗人也多与佛教有缘,好结交高僧。这使得即使韩愈这样力主排佛,以儒家道统为己任的文坛领袖,在抒发情怀的角度上,也并不排斥倡扬心性的禅理。他一生与僧徒交游甚广,甚至在诗歌中表露出对佛典寓意和佛徒人生态度的赞美。颖师就是这样一位与韩孟诗派有着诗乐之缘的僧徒。他是唐宪宗时期著名的乐僧,弹得一手好琴。在李贺诗中对他的体貌神态有较传神的描绘:称其为天竺僧人,长得一幅眉骨耸峻的“梵宫真相”,真如天竺古僧,梵天罗汉,他怀抱八尺长琴,这么大的琴,只有峰阳山上的老树才能做这种琴材,桐孙之枝已经嫌其细小了。这位对音乐有着非凡造诣的乐僧,能在这张琴上弹出非凡的天国之音,使听者无不为之折服感佩。

  韩愈(768—824)、李贺( 790一816)是同时代人。韩愈3岁而孤,家境贫寒。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家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华出众,以远大自期。两人都充满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创新精神,有着饱经忧患的坎坷仕途,对“乐”也都有特殊的感情。韩愈终于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和韩孟诗派的核心,而李贺却英年早逝,人未尽才,只活了26个春秋。大体上说,两人诗风较接近,但韩愈早年就形成了自己成熟的 哲学 观念和 文学思想,在创作上不仅仅表现为纵横才情,还有稳健老成的一面,诗风较现实。李贺则主要表现为纵横诗才的浪漫情调。在韩孟诗派追求险怪重神尚骨的主导风格之下,韩愈和李贺还有其各不相同的风格趣向,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下面就以两首同题诗为例来略作比较:

上一篇:李贺的千古名言名句下一篇:李贺 湘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