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宗李清照

2018-07-21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婉约词宗李清照

  中国历史上不乏女中才俊、巾帼豪杰,有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那样叱咤风云的豪杰,也有如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那样光耀文坛的才俊。但和几千年漫长的历史相比,这些女杰实在是屈指可数、乏善可陈。倘要追问原因,这只能归咎于中华三千年来对妇女的压抑和歧视。想起这段酸涩的历史,常常让人不胜悲愤。

  有时我常想,在那个战乱频仍风雨如晦的年代,在那个女子不幸与小人划上等号的年代,在那个女子被压抑、束缚以至于“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蔡文姬、李清照等才女顶起礼教、道德的巨石,从夹缝中成长壮大,实在算得上一种奇迹。这时,我们不免要问:李清照何以能冲破束缚挺立险峰彪炳词坛?又何以会才华卓著脱颖而出词压群芳独领风骚数千年?

  笔者对此问题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天资聪慧 家学渊源

  自古及今,凡在艺术上有极大成就者,绝大多数都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和惊人的记忆力。李清照也是典型的例子,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宋·王灼《碧鸡漫志》)。她不仅在诗词、文章、书画上取得很高成就,而且对博戏也是相当精通。对此原因,她在《打马图序》开篇就作了交代:“慧即通,通即无所不达。”关于她的记忆力,我们可以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找出有力证据:“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其记忆力可见非常人所能及。

  如果一个人仅凭借先天条件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而不重视后天学习,那他终将成不了大事,方仲永便是典型的例子。

  李清照的家庭环境是相当优越的,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勤于著述,有很多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深受大文豪苏东坡的器重,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另三人为:廖正一、李禧、董荣)。其人清正刚直,疾恶如仇。曾担任郓州教授、太学录、太学博士、太学正和礼部员外郎。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宋朝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宋史·李格非传》说她“亦善文”。 她的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

  可以说,家学的熏陶濡养,父母的启蒙教育,使李清照十五六岁时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深远的政治见识。

上一篇:女词人李清照的人生遭遇下一篇:浅析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