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骚》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离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
【学情分析】
v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v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释义】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
《离骚》说课稿2
一、教材知识篇:“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穿越千年的爱国主义悲歌
《离骚》原有372句,2464字,本文节选46句。《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抒情长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离骚》又是楚辞的巅峰之作,屈原的悲情绝唱。厅伟诡谲的想像,浪漫绮丽的传说,天马行空的表达,炽热滚烫的情感,香草美人的手法,共同缔造成了一朵光耀千古的诗歌奇葩。“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因此,《离骚》是每一个中国学子必须深入学习的辉煌篇章。
但《离骚》由于是用楚地方言写成,加之年代久远,艰涩难懂,佶屈聱牙,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应采取“先读懂,后鉴赏”的原则。教学目标定位如下三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
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确定为
1.体会诗中丰富绚烂的文采背后蕴含的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掌握相关文言词汇和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二、方法程序篇:’“循序渐进,登堂入室”——走进浪漫主义的神奇之作
本课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读懂课文。第二课时鉴赏课文。第三课时在多媒体教师观看专题片《百家讲坛——屈原》。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采用讲解讨论法。导入用一副对联: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解题突出历来的两种不同理解;
1.司马迁、班固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曹忧作辞也。”(《离骚赞序》)
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整体感知诵读和自行疏通为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此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之后,教师明确并精要讲解。分析时要启发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教师的语言要唯美。
在第二课时中,着重鉴赏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及非凡的艺术技巧,主要采用探究研习法。在本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认真钻研,通过讨论入查阅《名师一号》等相关资料理解屈原誓死报国的装置豪情及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教师适时要归纳梳理,并且结合练习题巩固强化。
第三课时,观看武汉大学博导李敬一教授的讲座。教师之前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明白屈原当时所处的地位及政治环境及个性禀赋。观看时可适时停顿提问思考,之后要做好总结点评和拓展延伸。着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自行探究《离骚》的其余段落及《楚辞》的其他篇章。
总之,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句探究诗歌情感的能力,学会知人论世,准确品评。同时增强研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不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