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特殊句式

2018-07-17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下面是离骚的特殊句式,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倒装句】

  1、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2、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3、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离骚》的创作年代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离骚》赏析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 “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上一篇:离骚 词语解释下一篇:离骚和诗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