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分析

2018-07-20离骚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以下是《离骚》教学分析,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离骚》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第二单元第二课,屈原借《离骚》痛斥楚怀王的腐败荒淫、听信谗言,众臣嫉妒诽谤、扰乱朝政,整个世俗的投机取巧、阿谀奉承,表达诗人由于失去君王的信任、无法得到大臣支持的“美政”理想破灭的悲痛,以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然砥砺心志、洁身自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身道德与人格的完善的崇高意志。整篇课文充满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作者极尽铺成之能事,描绘了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香草美人”的世界,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沉痛而激昂地悲吟。

  《离骚》紧接《〈诗经〉两首》之后,编写者意在强调作为《楚辞》的代表作《离骚》在艺术审美上与《诗经》的差别,以及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法逾越的地位。《离骚》与《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滥觞,就像中国文学天空中的双子星座,闪耀着亘古不变的艺术光芒。二者在各版本教材的选文中互伴而生。而第二单元的另外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诗经》和《离骚》在对诗歌的尝试与创新方面有着相同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同为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离骚》与《诗经》虽然在文学史上处于比肩地位,但是二者在具体的艺术审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内容方面,《诗经》的涉猎面很广,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而《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离骚》就是屈原遭贬之后内心苦闷之情的流露;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作为“平民文学”,无论记叙、抒情、写物都是以平淡、自然、质朴为美,而《楚辞》作为具体文人所作,极尽文采之能事,想象丰富、意蕴深远。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突破,《楚辞》作家们寄情于物,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而《孔雀东南飞》继承了《诗经》的淳朴记叙风格与《楚辞》的铺张手法和浪漫意蕴,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据着一席之地。

  《离骚》被选入多家语文教材,由于诗歌较长,各版本教材的选文各有差异,但是共同折射出的独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却是一致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屈原独创的“离骚世界”是教学的抓手,而这个艺术世界中,诗歌通过赋比兴手法形成的语言的浪漫美与极具象征意味的意象美,以及渗透其中的诗人的悲剧美与崇高美,则是语文教师所着力传达给学生的重要而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离骚》多在高中低年级开设,加上文字障碍较多,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多讲授文言字词,破解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方可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悟阶段。因此,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以及具体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以及作业的布置上都要循序渐,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使学生真正走进“离骚世界”,感悟其超凡的艺术魅力。

  根据教学任务,《离骚》的教学课时应以两个课时为宜。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离骚》的审美世界,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以及学生情感的熏陶上;引导学生通过领会诗歌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感受诗人的思想意蕴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离骚》的字词句解析、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及屈原命运的悲剧性与崇高性展开。

  第一课时应完成课文的思想目标和知识目标。思想目标上,应引导学生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领会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崇高意志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知识目标上,应首先让学生对屈原生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对《离骚》写作背景的观照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其次,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楚辞”,文中涉及到大量难读、晦涩的字词,造成学生梳理课文大意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放胆朗读,进行适宜的指导,打破学生畏难情绪,消除文字上的陌生感和阅读障碍,还要在课文的字面解释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再循序渐进地梳理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及诗人借此传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的教学目标适宜在第一课时完成,意在使学生消除对《离骚》的陌生感与畏难感,对《离骚》形成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动情点,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探索“离骚世界”的美打下知识与能力的坚实基础。

  对于《离骚》的第二课时,应完成课文的能力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和体验《离骚》的审美世界,探索感知《离骚》的语言美,从而使学生在美的历程中获得精神陶冶和心灵洗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离骚》的悲剧与崇高之美,带领学生通过知人论世,进一步把握作品背后传达出来的屈原的人格美、道德美、理想美以及执着美。第二课时应以学生讨论与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主动的姿态走近屈原的心灵世界,完成一场美的历程。

  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而楚辞的代表作《离骚》更是审美的典范。感悟《离骚》,就像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感染、崇高的震撼;又像接受了一回精神的熏陶、灵魂的净化。正如赖瑞云老师所说的:“阅读教学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从审美的角度,我们把这‘秘妙’称为 ‘美’。”因此,将《离骚》的艺术美与精神美传达给学生,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与责任,带领学生在“美的历程”中收获阅读古文的知识上的能力,在“灵魂的洗礼”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理想、对人格道德的执着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也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上一篇:《离骚》自学案下一篇:《离骚》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