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备课参考

2018-07-21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主要史料,另外《史记·楚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篇也有所记述。他的生卒年代,由于记载不详,很难确定。出生的时间各家均根据《离骚》的说法推算,因算法不同,有的推算为楚宣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43年,郭沫若推算为楚宣工三十年,即公元前340年。死的时间根据其作品《哀郢》和《怀沙》的写作时间,推断为于楚顷襄王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8或公元前277年。

  教材据王泗原校释本。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第1节至11节,共44句。最后两句历来被认为后人添加。

  一、积累·整合

  1.补充注释

  ①初度:褚斌杰《楚辞选评》解释为初生的情况,似比较贴切。

  ②辟芷:辟,幽辟。

  ③不抚壮而弃秽兮:不,何不的省文。

  ④路幽昧以险隘:教材注释“路”为他们(小人)的路。这里似解释为国家的路更为确切。

  2.结构主旨

  关于长诗《离骚》全文的章旨段落,历代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但比较一致的是,全诗分为前后两大层次。前一部分,从开头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诗人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后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媛兮”一直至结束,写诗人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最后的选择。

  教材节选部分的结构。1—2节为第—段,即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字余曰灵均”。自叙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的莫大期望而赐予的美名。3—6节为第二段,即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来吾道夫先路也”。再叙自己的美好修养,高洁品格,以及时不我待、亟图改革的政治主张。7—11节为第3段,即从“昔三后之纯粹兮”至“夫唯灵修之故也”。列举古之兴亡以作借鉴,反复申述效忠不得、忧虑国事的满腔忠贞之情。

  节选文字的主旨,集中表现在—个“名字”和三个“恐”字上。诗人开头以十分庄重的口吻,讲自己的出身、生日和美名,感情肃穆,意蕴深邃。诗人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同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强调奇异的生辰和美好的名字,意在表现自己的尊贵不凡和崇高的理想。这些为下文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满腹冤情乃至至死不能去国都作了铺垫。三个“恐”字是诗歌主旨的集中体现。“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时光飞驰,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尽不了忠心; “恐美人之迟暮”,担心楚王因循守旧,不能革故鼎新,耽误了楚国的前途;“恐皇舆之败绩”,担心如此奸佞当道,国家将亡。三个“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为祖国前途殚精竭虑、忧心如焚的急迫心情。

上一篇:人教版《离骚》教案下一篇:《离骚》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