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书笔记

2021-01-08离骚

《离骚》读书笔记(通用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读书笔记(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骚》读书笔记1

  冬去春来,今天是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坐在公园树下的板凳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品读起古文佳作。

  一个下午下来,最震撼我心的作品非《离骚》莫属。《离骚》写于战国时期,作者是楚国诗人屈原。对于屈原这位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想必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而他的代表作《离骚》更是震古烁今,广为人知。

  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有多种说法,但最为人所接受的说法是:“离”为别离,“骚”为忧愤。屈原在再次被逐,报国无门之际,写下了这篇回顾生平奋斗历程的自传性诗作。该诗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巫文化”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离骚》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似乎是屈原一生的写照。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的人无不对君主阿谀奉承唯命是从,而遇上君王改朝换代更是要见缝使舵。但屈原却为了自己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他不受金钱、美女的诱惑,更没有为苟且偷生而违背自己的誓言!全篇诗歌无不映射出屈原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

  我从《离骚》这篇诗歌中学会了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我想它不仅影响我这一个,更会影响千千万万华夏子孙!

  《离骚》读书笔记2

  近日我读了《楚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离骚》。《离骚》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伟大创作,它是一首以抒发政治情感为主的文学巨作。

  《离骚》是屈原诗歌集的总称,同样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屈原通过《离骚》描写了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通过这些描写抒发了自己的不同情感。屈原是中国“骚”体诗歌形式的开创者,《离骚》是这种“骚”体诗歌形式的代表作。

  《离骚》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文和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是离不开的。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文人,他在端午节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通过《离骚》我们看不出屈原的一点点抱怨和愤怒,他更多的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学习和提高自己修为的美好情感,屈原用不怨不愤的情感带读者进入心灵净化的世界,然后慢慢的感知生活的美好,释怀自己内心的不如意。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几句诗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的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离骚》是一首可以引领人们感受情感之美的诗词。屈原选择了投江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见,屈原是被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压垮的,可想而知,屈原是含着莫大的委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离骚》中我们很难通过字眼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屈原在《离骚》中写到陷害自己的小人时并没有表现过多的憎恨,只是将自己无耐的情绪写出来,屈原的这种豁达的情感让我们心疼。《离骚》不仅体现了一种气节美,还表现一种悲情美。屈原直到死都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国家,但楚王却没有给屈原一丝希望。屈原在面临楚国君王的不解和责罚时却表现了对信念的坚守和对国家的忠孝,当屈原带着一丝忧伤投入冰冷的江水时,《离骚》中的悲剧美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仿佛一件艺术品一样用美丽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我通过《离骚》这部文学著作得以窥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离骚》我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离骚》读书笔记3

  毛主席曾经说过:“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骚,即《离骚》。这是怎样一种天人的魅力,又是何等一种辉煌的奇葩,竟能让人推崇至斯,让人沉吟至今。形形色色的人读罢离骚,会在心中临摹出光怪陆离的画面,却无人不抚膝喟然叹曰:“此非天人之作哉,若夫何至感人至此耶!”失败的作品,其失败的原因大多雷同,而成功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却各有各自的故事。对于离骚,却也适合。

  自古病已入肓,国危如墙者,该如何处置乎?人们从离骚中感受到的是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满腔愤慨和对自己伤感飘零身世的自怜自艾。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不得不说是离骚的一种极好的见解。古往开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毁家纾难,在所不惜。只因为那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侠之大者,为国为名。杜甫茅庐破而思天下疾苦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何足道哉。郭靖困守襄阳城,本可萧然而去,深藏功与名,却选择了与将士同身共死的慷慨决绝。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用鲜血为垂垂朽矣的大清帝国灌输最后一缕新鲜的脉搏。他们都如屈平一样,为国为民,九死未悔。贫贱现益友,危国出烈士。

  自古昏君当权,佞臣当道者,该如何处置乎?屈原慷慨陈词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太史公曰: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见信而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古人云,苛政猛于虎。却不道乱政崩如山。即便如此,屈原亦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美政”是屈子一生的杠杆,以翘起中兴楚国的重任。生命是如此的辉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但若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一种何等超然的处世态度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强国固,二者皆可抛。头可断,血可流。即使敌人那残忍的刺刀已经深深地戳入我的胸口,即使我的喉咙以呼唤不出最后一声呐喊,即使我的肉身已成为皑皑白骨长眠青山,甚至挫骨扬灰随风而逝,但我的精神永不磨灭,我的灵魂将与世长存,屈子的一生正是如此。即使在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你,却有千千万万个粽子包裹着我的相思,寄与着我对你的思念;却有岁岁年年的龙舟承载着你的旧容,于病树前头争渡着你的风骨。或许哪天遇见你,我也能对你说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自古世风日浊,阴云蔽天者,该如何处置乎?也许随波逐流,成为行尸走肉,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少了许多烦恼;或许像蒲公英一般,任风而动,看似自由,却实则身不由己。屈子的答案却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宋周敦颐曾说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非后人对屈原的精神写照么?即使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我亦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我的生涯一片无悔,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渔甫,和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誓言,那是我逝去的汨罗。滚滚江水一东逝,默默容颜长太息。汨罗江头的屈平,转身回眸,留下千年遗憾;纵身一跃,洗尽万古铅华。只盼我这一跃,能带走世间不幸的绾光;只盼我这一死,能唤醒沉醉千年的绿芒。

  传说你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你的真身。为保护你圣洁的躯身,百姓们纷纷投下食物以供鱼群饱食,灌下雄黄酒以麻醉巨蟒兽。从今以往,五月初五,凭江酹酒,益复相思。

上一篇:屈原离骚读后感范文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