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安公主出降》作品介绍
《寿安公主出降》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26首。此诗由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成德节度使王廷凑猝死,其子王元逵继任。王廷凑凶毒好乱,公然对抗朝廷。王元逵一反父亲风格,对朝廷较为忠顺,岁时贡奉,维持着臣属关系。文宗对此深感满意,于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六月以绛王(李悟)女儿寿安公主嫁给王元逵。此事而发。
《寿安公主出降》原文
寿安公主出降
作者:唐·李商隐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
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
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寿安公主出降》注释
1、妫水:河流名,在今天山西境内,传说帝尧在这里把两个女儿嫁给舜。
2、真媛:端庄美丽的女子,此处借帝尧之女指寿安公主。
3、常山:即今天的河北正定,为成德节度使所在地。
4、索锐师:派精锐军队迎娶。
5、迷帝力:不懂得皇帝的威权。
6、分:本分。
7、王姬:王女,指寿安公主。这句诗讽刺了大唐王朝屈膝迎合藩镇。
8、和强虏:跟强敌和亲。指皇帝为图苟安,把宗室女子嫁给少数民族首领。
9、本枝:指皇帝的宗室。
10、四郊多垒:指藩镇割据,到处都是军事壁垒。
11、此礼恐无时:以寿安公主出降来笼络藩镇,先例一开,恐怕其他藩镇都会纷纷效仿。
《寿安公主出降》赏析
这首诗通篇以讽刺为基调,诗人就寿安公主出降大发感慨,很显然,诗人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索锐师”“分送王姬”都表明诗人深挚伤痛的对象是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由伤痛转为对寿安公主出降的关心,由关心放眼到藩镇割据对中央王权的威胁。而把这种威胁与朝廷一再软弱中,诗人站在维护中央集权的立场难免要把“和亲”视为屈辱,并对此进行嘲讽。嘲讽之中亦流露出诗人对唐王室衰败的深长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