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诉衷情》诗文相关介绍
柳永《诉衷情》是一首优美的闺怨词。以下是与大家分享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诉衷情》
一声画角①日西曛②。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③,肠断已消魂④。
年渐晚⑤,雁空频⑥。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注释】
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城高短簫发,林空画角悲。”唐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②曛:落日的余光。
③危阑:城楼高处的栏杆。危,高。阑,通“栏”。
④消魂:好像灵魂出壳一样,即失魂落魄,悲伤到极致。
⑤年渐晚:渐渐接近岁末。
⑥雁空频:大雁虽然频繁往来,却没有带来任何的信息。古有大雁传书的说法。
【解读】
这是一首优美的闺怨词。画角声起,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已是关门闭户的时刻。但是,女主人公悲伤万分,依然在高楼凭栏远眺,原来外出的丈夫还没回来。她天天如此,从清晨直至黄昏,年头直至年尾,企盼伫望。现在渐近岁末,虽然大雁频频飞来,却没有带来亲人的任何音信。她泪流满面,早已把心思碎,就这样又熬过了一个黄昏。词生动地描述了她的`守望之切,相思之苦。她的亲人为何外出?是为生计奔波?还是苦于徭赋?他会回来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词让我们生出绵绵思念,禁不住关注女主人公孤苦的命运。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人物评价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后人评价
评语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评词
戚氏一首
倚窗前,丹霄零落画桥间。倚翠偎红,几回花下、叹云残。重帘,掩悲欢,涟漪还皱几层山?衰红怎敌新绿?此时惨悴最应怜。微风离岸,相依渐远,再来更是何年?纵凄然舞踏,秋光夏影,无计归还。
遥寄一页蛮笺,谁知却是,屡屡误更阑?长亭外,寒蝉凄婉,夜色沧寒,到庭轩。雨袭巷陌,烟花败落,次第何堪?遣谁又在,费尽歌喉,换得不致风餐?
几顾黄金榜,吾名落处,更次孙山。明代长千古后,始能知、屡次最遗贤?君王诏我填词,又能怎计?天籁承恩典。
叹须臾,晓露空沾。停御笔,舞动歌弦。柳巷中,依约花颜。看初日,暗暗满长天。怎消追省?迢迢良夜,醉尽清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柳永雨霖铃
2.蝶恋花+柳永原文
10.柳永的诗句词句
【柳永《诉衷情》诗文相关介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