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全文赏析 刘禹锡

2018-07-20刘禹锡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是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上一篇:春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下一篇:望洞庭鉴赏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