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柳宗元诗《江雪》的意境美

2018-07-21柳宗元

  摘要柳宗元《江雪》的意境美在于全诗笼罩着一种“孤寒”“沉郁”的艺术氛围,将人带入一种“苍凉孤寂”“凄清悲壮”“极静沉郁”“空明幻灭”的审美境界,这些特质与柳宗元多舛的人生际遇和独特的精神气质紧密融合,为我们呈现了一曲冷到骨髓,静到幻灭的短歌离骚,让人读之深感其情。

  关键词:柳宗元、人生际遇、《江雪》、意境美

  柳公短短20字,让我读到了刻骨的苍凉,仿佛走近了一场生命的悲歌,读来字字千斤,每个字都是冰封玉裹,凉透心神,这字句不管落入谁的心中,都会掷地有声,引起一阵钝痛。这种感觉让你不敢轻易的形容,因为它不同于屈子行至汨罗江畔的长歌当哭,不同于阮籍的穷途末路,大恸而还,这些泪和痛在柳公这里已经风干了,沉淀了,大劫大难过后的,是不悲不恸,无情无绪。于是诗现于纸端,呈现的是雪景,投射的是心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开中国的文人史,与柳公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面对浩劫,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光有悲痛,也许只会引来片刻同情,能流传千年,痛彻古今的,只剩那些具有悲剧精神的人格,因为它内含崇高,幸好柳宗元是其中的一个。读《江雪》,心中有痛,却区别于哀,有悲,却无怜。此诗刚入眼帘,便觉得寒气逼人,像极了柳公彼刻的遭遇和心境。也正是这种经历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性格,使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意境。学术界对《江雪》一诗早有了深入探讨,存在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清高孤傲说”、 “佛禅说”、“政治批判说”、 “希望援引说”、“抗争说”,在此不赘述。受以上观点启发,笔者认为这首诗可以透视出诗人被贬后那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意境美,在这里,笔者将对其意境美进行尝试分析。

上一篇:柳宗元的《江雪》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下一篇:柳宗《江雪》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