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复习: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2018-07-12鲁迅

  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见右),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请参与。

(1)活动一:经典重温(2分)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一只风筝,彰显自省精神。(《 风筝 》)

  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 故乡 》)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己 》)

  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 藤野先生 》)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 社戏 》)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活动二:观点争鸣(3分)

  活动过程中,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③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生命的路》)

  答:我认为鲁迅属于绝望而反抗者,从“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路的地方”可见鲁迅认为希望是不确定的,现实缺少可走的道路;从对“路”的开拓开辟中可见鲁迅认为必须反抗现实、实践道路才可能创造希望。

上一篇: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600字下一篇:鲁迅祝福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