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课堂实录

2020-06-20鲁迅

  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小编收集了鲁迅风筝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与资料对比阅读,多角度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理解本文的主旨。

  3、通过文本走近鲁迅。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2.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课前准备:

  1.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义。

  2.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3.   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初步了解。

  课程预设: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请坐。(背景音乐)昨天,老师去莲花山公园,不经意地抬头一看,你们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生(齐):风筝。

  师:对,满天的风筝啊!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老师一看啊,心情无比地好。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齐):喜欢。

  师:谁放过风筝?

  生:我放过。放风筝的时候风小时很难放,风大时才能够飞起来,

  师:让你有了一种体验。

  生:嗯,蛮有技术含量的。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也放过风筝。当把风筝放高时我很有成就感,很满足。

  生:当你看见风筝在天上飞时,就像你自己在天上飞一样,才知道,什么是自由。

  师:这时候巴不得自己也变成——

  生(齐)风筝。

  师:谁小时候最喜欢放风筝?

  生:我。

  师:现在看到风筝,能让你回忆起什么?

  生:我小时候最喜欢和我爸去放风筝(腼腆地笑)——很快乐!

  师:有了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小学学过一首诗,清代高鼎写的《村居》,记得吗?

  生(齐):记得。

  师:写的就是放风筝的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课件出示生古诗,生齐读)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好一幅阳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春天景象,你看,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对放风筝的急切与期待跃然纸上。从古代到现在,风筝似乎总能带给人舒心娱情的快乐和对于童年永远美好的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21课《风筝》,看看它带给鲁迅的又是什么。(板书“风筝  鲁迅”)

  二.揭题

  师:《风筝》选自鲁迅先生的哪一部作品集?

  生:《野草》(师板书“《野草》”)

  师:对《野草》了解吗?

  生:我觉得这本散文集很难懂,一直都读不懂。

  师:你读了几篇?

  生:两篇。然后就读不下去了。

  师:鲁迅说过,这是写给他自己看的。

  师:你看的懂吗?

  生:不太看得懂,有点内涵,如果细细品味的话,有很深刻的涵义。

  师,有很深的涵义,是什么?

  生摇头。

  师:确实是这样的,《野草》这部散文诗集是鲁迅先生所有作品中最晦涩难懂,为什么呢?鲁迅自己就说(出示课件):

  “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些措辞就很含糊了。”(《野草》英译本序)

  还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的信中写道:

  “我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你们结合这两段话,想一下,什么事情,是“难于直说”的?

  生:应该是关于家庭的一些私事吧。

  生:对待感情的一些内心想法。

  生:还有藏在心中的一些秘密。

  师:有了秘密难于直说,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不好意思地笑):有过。

  师: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表达?

  生:多听听音乐,然后唱唱歌,发泄一下。

  师:就是另外换一种方式,不把真正的秘密泄露出来?

  生:对。

  师:都说的挺有意思的。你们知道《野草》为什么写得这么晦涩难懂吗?

  生:因为说过是写给自己的,所以就写得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

  师:同学们(刚想说话,另一学生举手),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是有一些感受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是因为不能倾诉,只能委婉地写下来。

  师:大家都谈到了可能《野草》想表达的绝对是鲁迅(停顿),怎么样?

  师、生(齐):个人内心感受的。

  师:《野草》写于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这一段时期呢,是鲁迅人生历程中最痛苦,最“苦闷”和最“彷徨”的时期,而恰恰这个时候,他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许广平,他的学生,相遇并且相爱了。为什么“苦闷”?为什么“彷徨”?为什么“难以直说”?我想你们猜到一点了吧?

  生思考、静然。

  师:能不能猜到一些?

  生(部分回答):能。

  师:下面让我们翻开课本第110页,我们来仔细地阅读文本作品,来咀嚼咀嚼里面的奥妙,看看《风筝》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三.感受

  师:这篇文章你们读了几遍?

  (生陆续回答)

  生:两遍

  生:一遍

  生:三遍

  师: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纷纷各自说)

  生:他看见弟弟躲在小房子里做风筝,然后他把弟弟的风筝给砸烂了,事后觉得很愧疚。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生:他自己认为放风筝是不好的行为,是没出息的孩子才做的,然后有一次他看到弟弟在悄悄地做,便非常的愤怒,便毁了弟弟的风筝。后来他看到了一本书,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后,非常后悔,他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就做了一些补偿的事——送他风筝劝他放,可是他们都已经年纪大了;他又想祈求弟弟的宽恕,希望他弟弟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可是呢,他弟弟却说,“有过这样的事吗?”

  师:这位同学把整个事件比较详尽地复述了一遍,哪位同学尝试一下用概括的语言来说一说?

  师:作者鲁迅他不喜欢风筝,也不给弟弟放风筝,然后破坏了弟弟的风筝。

  师:破坏?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合适?

  生(齐):毁坏。

  师:是发生在现在的事情吗?

  生:不是,是过去的事情。

  师:已经成为鲁迅先生的——

  生(齐)回忆。

  师:鲁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不但自己不爱放风筝,还不让弟弟放风筝,并且还毁坏了弟弟偷做的风筝的一件往事。多年后看到风筝,触景生情,想起了这件往事。还有一个后续,刚才这位同学说到的,本来一件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却接触了另一种新观念——

  (生小声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师:有同学说到了,我们一起说出来。

  生齐读“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师:鲁迅接触到这种新观念后,不竟回想起原来自己童年所做的那一幕竟然是对弟弟的——

  生(齐)精神虐杀!

  师:风筝带给鲁迅的是什么?

  生纷纷答:愧疚。

  师:那这篇散文,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同座前后可以讨论讨论。

  生思考,小声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鲁迅看到风筝,触景生情,回忆起儿时毁坏弟弟风筝的事,想弥补过失,没想到弟弟竟然全忘了!

  师:读了这篇散文,有怎样的感受?

  生:带给我一种悲伤,悲哀的感受。

  师:为什么会悲伤悲哀?

  生:因为文章的开头写:“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从这些语词我读出了悲哀。

  师:哦,你从文本中的词语读出了悲哀。

  生:读出了沉重的感觉。鲁迅毁坏了弟弟的风筝以后,后来接受新的观念,他想要跟弟弟道歉,可是弟弟完全不记得这么一件事情,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师:哦,无从说起,心情沉重。

上一篇:《风筝》(鲁迅)课堂实录下一篇:木兰诗公开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