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2020-07-21鲁迅

鲁迅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藤野先生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什么人物?

  生:鲁迅的老师。

  师:是,但准确吗?鲁迅的老师很多啊,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师:哎,这就准确了。学语文,就是要把语言表达到最准确、最完美。

  下面老师提供两则小资料:

  A、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藤野从小学过汉文,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1915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职务。1919年回故乡开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B、鲁迅看重《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师:学习本课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对《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多种教辅资料的答案都有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

  师:下面请大家预习课文,边读边划,特别要划住不懂的问题。

  师:读懂了吗?

  生:没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这一课比较难懂,所以必须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啊。也不妨读一点教辅资料。

  二、检查预习,整体理解

  师:我们先整体理解课文,做个填空题吧:《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

  生:《朝花夕拾》散文。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篇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师:《社戏》也是吗?

  生:不是,那是小说

  师:对了。记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是小说的,选自《呐喊》。

  师: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A、在___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___的厌恶;

  B、在___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___交往;

  C、在___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生:在东京在仙台在中国。

  师:中国这么大,说在中国准确吗?

  生:不准确在北京。

  生:表达对中国留学生的厌恶是清国留学生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师:这里用到了三个地名,这涉及到鲁迅的经历,下面老师再提供一则小资料──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月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师:这是鲁迅1904年4月在东京弘文书院的毕业照(图)。这是雕塑《鲁迅与藤野先生》(图),在绍兴鲁迅博物馆。

  三、阅读在东京

  师:咱们齐读第一自然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学习加红色词语(略)。

  师:上野公园,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也是东京的文化中心。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公园面积很大,内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都立美术馆等,有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之称。

  上野公园的著名还在于每年春天盛开的樱花,上野赏樱是东京人的传统习俗。下面我们看几幅图片(图:上野公园、樱花)

  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什么意思?

  生:只不过。

  师:它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表达对东京的失望表达对东京的不满。

  师:是失望好,还是不满好?为什么?

  生:失望好,说明去留学时把东京想象得很好,结果不是那样。

  师:对。不满没有这个意思。批上两个字──失望。

  师:学习这一段,要特别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先请找出这一段中的外貌描写。

  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把这几句大声读一遍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并非全面描写,而是只抓一个特点。想一想抓了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辫子的特点抓住了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师:对,问题是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生:因为清朝人留辫子。

  师:留辫子就该抓吗?他们也穿衣服啊,为什么不抓?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啊,为什么不抓?

  生:我觉得从辫子可以看出对大清的态度,那时的革命者是剪掉辫子的。

  师:对喽,在当时,有没有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就不仅画出了他们的皮囊,更画出了他们的灵魂。

  这里老师再介绍点小知识──辫子的故事

  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 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耻辱的辫子。

  看,这是鲁迅当时的断发照(图)。

  可以这样说:留辫子,是保皇党;剪辫子,是维新派。那么这些清国留学生属于哪一派?

  生:保皇党不是,属于两面派。

  师:为什么?

  生:留着辫子,说明效忠清王朝,是保皇党。辫子盘在头顶,是留有后路: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就又变成了保皇派。

  师:对啊!所以鲁迅高明啊!这是大师的手笔啊!批上几个字──

  生:大师。

  师:当然也可以,但大师不如画出灵魂──画出灵魂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所以以后你写外貌的时候,不能长什么样就写什么样,得抓住特点,画出灵魂。

  师: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修辞有两个意思:

  A、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等;

  B、选择字词句。

  你们一般只知道第一个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暗喻夸张。

  师:是夸张吗?夸张有两条要求:第一,必须是明显的吹大话──有座楼有10米高,你说它有12米,不能叫夸张,你得说它高耸入云才行。第二,也不能夸张得没边没沿──说它高到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么高,所以不能说是夸张。说是比喻,就不仅表现了它的高,而且表现出了它的──

  生:形状。

  师:对,既形象,又有嘲讽意味。接着看看富士山的介绍,看看形象不形象。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位于本州岛的东南部,距日本首都东京80公里,俯瞰波涛滚滚的太平洋。它是个圆锥形的火山,海拔 3776米,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顶上有一个直径800米、深200多米的火山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富士山共喷发过18次 ,最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变成休眠火山。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图)

  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

  生: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师:鉴是什么意思?

  生:镜子用作动词,照镜子。

  师:油光可鉴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有讽刺作用。

  师:下面是说文解字:监与鉴──监,古文字象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图)你看出来了吗──右上角是一个人,左上角是一只眼睛,下面是皿。

  生:看出来了。

  师: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这说明鉴的本意是什么?

  生:照镜子。

  师: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是什么意思?

  生:漂亮。

  师: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语。

  师:表达什么感情?

  生: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师: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鲁迅的初稿并没有成群结队的这几个字,是后来修改时添上的。想一想,为什么添上?

  生:成群结队表示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师:对。下面朗读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那是在学跳舞。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加红色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几本表示可买的书不多。

  生:有时表示值得一转的机会也不多。

  生:倒也还表示语义勉强。

  师:如果你家长问我,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我说好,与还好或到也还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了解许多无聊的事。

  师:为什么不说是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人?

  生:这也是讽刺说法对清国留学生充满厌恶。

  师: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生: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他们忠君保皇

  师:答这个问题,你得从清国留学生和鲁迅两方面答──看看老师的答案: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他们。──谁的答案好?

  生:老师的好

  师:是不是这样,有诗为证:

  自题小像

  鲁 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师:看懂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老师给你翻译成了新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师:还要理解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生:不离题。

  师:为什么?

  生: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

  师:你的意思大致是对的,但考试时这样答不能得分。我问,没有写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离题,你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行吗?

  生:不行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师:哎,这就对了。另外,这还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所以不离题。

  学到这里,开始懂一点了吧?

  (第一课时到此结束)

上一篇:欢庆的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幼儿园语言西游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