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热风》杂文集:《事实胜于雄辩》

2018-07-20鲁迅

  引导语:事实胜于雄辩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下面就是有关鲁迅先生的《热风》杂文集《事实胜于雄辩》原文,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事实胜于雄辩〔1〕

  西哲说:事实胜于雄辩。我当初很以为然,现在才知道在我们中国,是不适用的。

  去年我在青云阁的一个铺子里买过一双鞋,今年破了,又到原铺子去照样的买一双。

  一个胖伙计,拿出一双鞋来,那鞋头又尖又浅了。

  我将一只旧式的和一只新式的都排在柜上,说道:“这不一样……”

  “一样,没有错。”

  “这……”

  “一样,您瞧!”

  我于是买了尖头鞋走了。

  我顺便有一句话奉告我们中国的某爱国大家,您说,攻击本国的缺点,是拾某国人的唾余的,试在中国上,加上我们二字,看看通不通。

  现在我敬谨加上了,看过了,然而通的。

  您瞧!

  十一月四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四日《晨报副刊》,署名风声。

  鲁迅介绍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上一篇:鲁迅《热风》杂文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下一篇:鲁迅《热风》杂文集:《即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