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百年孤独

2018-07-20鲁迅

  引导语:80年过去了,鲁迅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也终于可以走出喧嚣,从另一种角度,注视这曾经那么伟大的身影,我们一起来回忆他的百年孤独是如何的?

  80年前,鲁迅去世。他是毛泽东推崇备至的“圣人”,也是蒋介石心存敬仰的乡贤。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斗士、先驱、导师、革命家,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亲近他的人则说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头儿。80年过去了,鲁迅渐行渐远,我们也终于可以走出喧嚣,从另一种角度,注视这曾经那么伟大的身影。

  近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韩寒的专访文章,“韩寒近些年来呈现给大众的印象,低调,不再热衷解释和争论,不再言辞大胆犀利。”文章称。“当被问及鲁迅话题时,这个常常被拿来和鲁迅做比较的青年作家说,自己并不喜欢鲁迅。”

  “实际上,大多数年轻人都读不懂鲁迅,他们印象中的鲁迅总是怒目金刚的模样。但这种理解完全是肤浅的。”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田刚对《时代人物》记者说。

  “民族魂”(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溘然长逝。鲁迅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参加治丧委员会。沈钧儒先生很细心,他发现直到出丧前一天(10月21日)下午四时,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便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务必于第二天上午9时前办好。沈钧儒对他说:绸幛应该怎样,乐队应该怎样,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现在来不及了,你一定赶紧去办好。

  23岁的青年干事姚士彦,劲头十足,虑事却并不周到。领命之后,倒有些为难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该用怎样的绸幛覆盖灵枢呢?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显然不是鲁迅先生所乐意的;用斧头镰刀的标志,也觉不妥;用蓝绸嵌上一个金色大奠字,太一般化了。反复思考,决定用大幅白绸,上面写着“民族魂”3个黑色大字。

  于是,他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局赶制。那一带是当时上海礼品局集中之处。这一家是职救理事周肇基先生的亲戚开设的,周在店内有一小写字间,老板、伙计都同情抗日救国运动,与姚士彦较熟。姚士彦说明来意后,这家礼品局连夜做成由黑丝绒包制的40厘米见方的“民族魂”3个大字,缀在大幅白绸上,庄严得体而有新意。在当时约值法币四至五元,可老板连成本费都不肯收,只说:“表示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一点儿心意。”

  绸幛送去,沈钧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认为非常恰当,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出丧时,就覆盖在鲁迅先生的灵柩上。是日下午,参加鲁迅先生葬礼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万国公墓。到墓地时,已经是人山人海。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等先生立在高台上。蔡元培、宋庆龄先生致悼辞后,沈钧儒先生讲话,他激动地说:高尔基几个月前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

  从那时起,鲁迅的形象变得时而清晰,时而又模糊起来。

上一篇:鲁迅与西湖下一篇:鲁迅最高成就《野草》,丈量灵魂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