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狗的驳诘》点评及读后感

2018-07-21鲁迅

  【鲁迅《狗的驳诘》原文】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2〕;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语丝》周刊第二十五期。

  〔2〕铜和银这里指钱币。我国旧时曾通用铜币和银币。

  【鲁迅《狗的驳诘》点评】

  《狗的驳诘》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第十三篇,这篇文章诠释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观点。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平等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之得以产生和继续发展,是得助于我们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并最终是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十分牢固和合法的。”

  鲁迅在文章中就阐明了类似的主题,他借狗的话说:“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动物是不存在等级观念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也一样,鲁迅选择了狗作为人类的参照,巧妙地阐明了人类文明是一切不平等的起源的观点。

  长期以来,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我们始终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定代表着进步。但事实上,历史发展本身是充满了悖论的,历史进程本身无所谓进步还是退步,因为在历史进程中,某一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在某一方面走向倒退,例如启蒙运动摧毁了神权统治,但理性的过度膨胀却造成了人类的信仰真空;社会主义革命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但当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很快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严重的政治灾难。在原始社会,人处于蒙昧状态,自然不存在等级观念,而当人在追求技术进步及生存状态的改善的时候,不平等就随着财富的增加以及私有制的诞生而产生了,人类失去的是蒙昧,而得到的却是不平等所带来的痛苦。

  文章中“我”由最初的傲慢到因惭愧而转身逃走,表现了鲁迅的自省意识:对自身乃至于人类文明的有限性的反思。如果人类对自身的有限性没有充分的认知的话,那么人类必将毁于自身的进步。

上一篇:鲁迅《弟兄》赏读下一篇:鲁迅《求乞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