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

2018-07-13鲁迅

  (一)学习重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二)落实字词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三)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

(四)结构及相关内容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简要叙述了作者从1881年至1930年的经历。这些叙述看似平淡,却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第一段写作者的少年时代。

  第二段,作者叙述了自己从18岁到29岁的经历。

  在这十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第三段,叙述作者回国后的情况。

  从“一回国”--“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绍兴光复后”--“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来”--“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走出”--“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这段中一个接一个的时间变化、地点变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归国后处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与多变的生活境况之中。

  从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鲁迅青年时期开始就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宝贵的思想一直贯穿在他整个人生当中。正如在日本留学时,他写过的述志诗《自题小像》中表露的那样:“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二部分(第4段)自述创作成果。

  这一段叙述的内容实际上是上文第2段中鲁迅的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在这里,作者特别提到了“鲁迅”这一笔名第一次使用的情况,这不仅为后人研究鲁迅提供了确凿的史料,而且也告诉我们,鲁迅先生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这篇小说的重视程度。事实证明,这篇名为“狂人日记”的小说,不仅仅是鲁迅创作人生的开始,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揭开了中国小说史崭新的一页,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文中提到的“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分别指1925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热风》,1926年出版的《华盖集》,1927年北京未名社出版的《坟》,北新书局出版的《华盖集续编》,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而已集》《朝花夕拾》《野草》。

  总之,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上一篇:回忆鲁迅先生有感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解析《鲁迅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