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鲁迅的童年的散文

2018-09-29鲁迅

  南方的梅雨期有下不完的雨水,夹杂着浓厚的雾气,天气虽闷,气温却不见升高。

  天亮得早,醒得也早。窗外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唧唧鸣个不停,像极了饥饿的婴儿在寻觅食粮。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纪大了,总爱回忆童年的时光,勾起故乡的记忆。

  童年仿佛星星点缀的夜空悬挂着的一轮明月,留下无限的遐想。童年的记忆仿佛故乡的溪水在心底缓缓流淌,让人温暖。

  小时侯,常读鲁迅的文章,其中许多篇课文都是追忆往事而写下的闲散随笔。1926年对鲁迅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他刚到厦门大学任教,在外乡感到寂寞与孤苦,思乡的盎惑使他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于是,他从记忆中找出渐渐闪烁成离奇和芜杂的文字。

  对令人窒息的现实,鲁迅难以抑制内心的酸痛,在那段情绪复杂的避世岁月里,唤起了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些人与事的回忆,这些儿时的旧事在沉淀许久之后,终于又从记忆里冒出鲜活的印记。在中小学,曾念过鲁迅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一件小事》、《孔乙己》和《社戏》等散文。鲁迅的散文最大的魅力在于作者不经意间漫漫而谈或娓娓道来,似行云流水般吐露出一种质朴、清新和妙趣横生之美,通过简洁的叙述,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幅幅线条画,意在叙述、描写,实则写人,重在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将作者思索体念的世界,暗合给了细心的读者。

  鲁迅出生在飘摇欲坠的清朝末年,当时,周家的繁华时代早已结束,但还不至于陷入落魄的境地,家中仍存有四五十亩稻田以及一些店铺。后来,他变卖在绍兴的祖宅举家迁往北平八道湾胡同11号罗姓的一处四合院,过上了一段北漂且平静的生活。鲁迅的童年读书生涯还是幸运的,丰衣足食倒也不成任何问题。自从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加之父亲常年患病,周家走向衰落。鲁迅为父亲治病经常出入于药铺,受到家族和相邻冷眼,深感世态炎凉。鲁迅在精神上,已感受到社会的压抑,并萌发了抵触、责怪甚至与其抗争的端倪,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埋怨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最严厉的书塾。”同时鲁迅对拜先生的仪式也极为反感。但不管怎么说,鲁迅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一篇:鲁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书笔记下一篇:从红楼梦个人结局参人生道理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