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更是那个萎靡时代、偏安朝廷里身体力行的爱国志士,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而且声明救国、卫国的信心,并投身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陆游:一生都在做一个梦,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ww.010zaixian.com/wenxue)。
初入仕途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官僚世家,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不过,他家学深厚,家教严谨,加上聪慧好学,12岁便能诗文,被时人喻为“小太白”。后来被朝廷授官登仕郎,从此步入仕途。
陆游初入仕途便遭遇挫折。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当时系荫补登仕郎的陆游,赴临安参加“锁厅试”(宋代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的进士考试),考取了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为第二名。秦桧时为宰相,一心要孙子高登榜首,状元及第,因而大发雷霆,主考官陈之茂险些酿成大祸。第二年的礼部复试,秦桧力荐心腹魏师微、汤思退为主考官。由于采用“糊名法”(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使试官难于徇私作弊),陆游在礼部复试中依然名列前茅。秦桧便以陆游“喜论恢复”,示意主考官不得录取。据史载,这场礼部考试舞弊现象十分严重,密封的试卷被提前拆开,中途有人翻墙报信,而考官们又是秦桧党羽,把陆游在科考中黜落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陆游从此他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直到38岁时,喜欢他诗歌的宋孝宗,才赐他进士出身。
绍兴三十年(1160年),陆游被推荐为敕令所删定官,后迁大理寺直。虽不是要职,但供职权力中枢,便于表达政见。陆游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形成了忧国思想和爱民情怀,很早就心存杀敌保国、济世安邦的志向。这时,相去屈辱的“绍兴和议”已经19年了,国家和百姓背负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迫,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陆游一心盼望着为国效命,力挽狂澜。他上书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说:“敢誓糜捐,以待驱策”;他还给高宗赵构上《条对状》,建议朝廷布政施纲时要信诏令、慎名器、察奸蠹、容直谏;有一次,他甚至当面对宋高宗坦陈政见,慷慨陈词,坚决请求皇帝领军北伐,恢复中原,还表示自愿充当北伐先锋。说到激动的地方,陆游痛哭流涕,甚至眼泪都溅到了皇帝坐的龙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