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2018-07-17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 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 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孟浩然的田园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 “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 “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

  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 “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上一篇:孟浩然古诗春晓的意思下一篇:孟浩然的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