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网络文学将与纯文学的合并

2018-07-16莫言

  网络是一所公开的文学学校

  其实网络写作群体藏龙卧虎,有很多网上高手。这些网络高手后来也浮出水面,被传统的出版方所吸纳。莫言认为大家不得不重视网络写作,是因为它是真正的群众性写作。

  对于网络文学多追求娱乐效果和眼球效应这一问题,莫言认为这是难免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必定要有一些特色,语言要很有个性,开篇要非常地不平凡,然后作品的可读性要很强。这就逼着网络写手挖空心思地写作。这也很正常,无可厚非。

  网络文学不能降低艺术标准

  年轻一代侧重于写身边的青春生活,他们所写的历史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在对历史的解构方面,年轻作家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他们的写作更加自由,更加天马行空,手法的使用更加大胆。另外,网络写作者使用的语言更加口语化,与当下的社会语言贴得更紧。

  莫言认为网络文学虽然是百花园,作品五彩缤纷,但是文学的标准不能降低。网络文学不仅仅描述一个特殊行当的生活现象,而且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当中塑造出人物,刻画人物心理,塑造特殊行当里的情感、行为方式的变化。

  传统文学跟网络文学之间的墙正拆除

  作家一旦在网络上成名之后,传统的出版商就会去包装他们,这样实际上把所谓的网络文学和所谓的传统文学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很多作家都是双栖的。一方面他们在网络上写作,同时把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放到刊物上去发表,去出书。莫言称,更多的传统作家出售图书的网络版权。这一切使得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之间的墙体正被拆除。更多的融合将使网络文学与纯文学合二为一。

  莫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我们年轻时正好忍饥受饿,物质生活贫乏,这些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我们写作的重要的资源。莫言觉得,不能武断地认为80后、90后这些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中长大的年轻人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许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老一代人还丰富。

  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互相影响、走向交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网络文学要产生经典,应当回归文学标准

  □文学批评不能再回避网络文学

  最近,中国作协调研组分赴全国多地进行大规模网络文学专题调研,引起舆论高度关注。作为网络文学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调研组在不久前也来到我省的沈阳、大连两市举办座谈会,与网络作家对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写作状态与写作需求。据悉,中国作协还计划在今年内成立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以往,网络文学一直被视为文学中的“另类”,没有进入主流文学视野,不少文学研究者对网络文学抱着不关注、不讨论,甚至是不接受的态度。然而,随着新媒体阅读的受众群越来越庞大,网络作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网络文学的存在已经不容忽视。如果从读者的数量来看,网络文学早已成为“主流”的文学样态。

  近两年,线上文学与线下文学的边界不再那么壁垒分明,网络作家对文学品质的追求、对社会认同的期待也日益凸显。这些因素都在推动文学界将更多的关注投向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

  网络文学不再边缘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常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泾渭分明、渐渐接近、彼此认同等多个不同阶段……主流文学视野不再无视网络文学的存在,而网络文学在文学意义上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在微博、微信还未诞生的时代,BBS(网络论坛)是网友聚集的最主要平台。许多人喜欢在BBS上发布抒发个人所思所想的文章,这类文章被视为网络文学的雏形。 ,一部名叫《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小说风靡互联网,作者“痞子蔡”(蔡智恒)成为当时年轻人竞相谈论的“偶像”人物。《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认为是网络文学正式登场的起点。

  10余年的时间过去了,蔡智恒已经是“奔5”的中年人,网络作家更新换代了不知多少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成为历史名词。今天的网络文学作品多不胜数,每天都有大量新作品出现,网络作家更是层出不穷,当中被昵称为 “大神”的“红人”,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当年的“痞子蔡”。

  网络文学其实没有变,它仍然是生长在互联网上的文学样态;但它似乎又变了很多,因为它不再那么“民间”、“边缘”,而是成为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常态。

  据悉,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为1.62亿人,20xx年接近2亿人,到了20xx年,调查显示,网络文学活跃用户已高达4.3亿人。如此庞大的受众群,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都充分显示了网络文学在当下中国所具有的强劲活力。

  不过,尽管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热火朝天”,但它的“文学”身份却一直受到“冷遇”。“网络文学不是文学”,“网络作家只是写手”,长期以来,质疑的声音缠绕不去,网络文学始终处于文学“编外人员”的尴尬地位。

  上述质疑并非盲目的批判,事实上,以传统的文学标准来看,网络文学的确难以被文学研究者纳入视野,难以进入文学史。由于网络文学是零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写作者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作品质量泥沙俱下,再加上缺乏评价标准、商业因素过度介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

  记者长期跟踪采访文学界动态,对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有深入观察。在网络文学诞生初期,多被看作是娱乐文化的一种新形态,与主流文学圈子有相当大的距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泾渭分明、渐渐接近、彼此认同等多个不同阶段。

  20xx年,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曾公开建议,作协组织应该关注网络作家的存在,将具备一定水准的网络作家吸收为会员。 20xx年,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正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20xx年他又当选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这一事件被舆论称作具有“融冰”意义,标志着主流文学视野不再无视网络文学的存在,而网络文学在文学意义上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盛大文学、起点文学、腾讯文学等大型网络文学网站的崛起,网络文学的创作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筛选,催生了一批水准较高的作品,也发现了不少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网络作家。并且,不少已经成名的网络作家,经过多年的创作和沉淀之后,也开始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现状进行反思,甚至有人向传统文学的轨道转向。与此同时,传统文学对网络这一新平台的认知和了解在逐步加深,传统作家也不断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甚至进入网络写作的行列。显而易见,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互相影响、走向交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传统文学的节制性、严谨性、纯粹性是网络文学极度缺乏的……网络文学需要从文学的传统中寻找养分和动力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长期以来的状态如同空气,存在但透明,它恣意地生长并为文学带来了改变,但同时,因为网络的特性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它自身的种种原因,网络文学一直被商业化裹挟。 ”网络作家“天下尘埃”参与中国作协调研活动后,在博客上写下了许多有关网络文学现状的思考。

  自由生长的民间性是网络文学壮大的重要基础,但过度的戏谑化、娱乐化,“玩”起来无边无际的写作状态,也阻碍着网络文学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传统文学的节制性、严谨性、纯粹性正是网络文学极度缺乏的。因此,网络文学需要从文学的传统中寻找养分和动力。当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彼此接纳并相互融合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或许能够迎来一种新的可能。

  去年11月,由沈阳市作协主办的“盛京文学网”正式开通。值得注意的是,“盛京文学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学网站,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网络文学网站,而是试图将二者融为一体,搭建一个可以容纳各种形态的文学创作、推动全民写作的综合性文学平台。

  像“盛京文学网”这样的尝试,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途径将网络文学纳入主流文学的观照范畴,并使其真正成为主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下文学界共同思考的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趋势的出现,也是网络文学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学”品质这一内因所牵动的。

  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仍未真正建立起来……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不应与文学的标准相背离……只有回归到文学品质,回归到文学标准,网络文学才可能走上一条更健康、更有序的发展道路

  从19xx年到20xx年,网络文学产生过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吗?面对这个问题,网络文学读者和文学研究者或许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网络文学要构建经典性,必须树立标准。评价网络文学优秀与否的标准是什么?点击率、传播度,还是商业获利?既然网络文学被缀以“文学”的修饰,那么,其经典性的标准当然不应与文学的标准相背离。

  有人曾说:“网络文学就是快餐,没有文学性的高低,只有好看或者不好看。”这种说法或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只能说明网络文学的过去或现在,而不应成为网络文学的未来。

  网络文学的产量之巨难以估算,当中点击率高、传播度广的作品有机会透过传统出版成为纸质读物,少数作品更会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进而家喻户晓,大红特红,如《甄嬛传》、《步步惊心》等。不过,绝大多数的网络文学作品生于网络、死于网络,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只停留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被受众快速地浏览又快速地抛弃,除了短暂的娱乐功能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价值,最终成为网络世界的废弃物。只有回归到文学品质,回归到文学标准,网络文学才可能走上一条更健康、更有序的发展道路。

  网络文学回归文学标准的途径之一,是设立一定的“门槛”……门槛能够凸显网络文学中具有精英化水准的作品,能够展现一种高度,使质量相对较高的作品形成规模,带动网络文学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网络文学回归文学标准的途径之一,是设立一定的“门槛”。大型网络文学网站的壮大和成熟,发挥了门槛作用,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助推效果十分明显。而随着中国网络作家协会的建立,将会产生更有效的门槛作用。

  众所周知,文学是有门槛的,但网络是没有门槛的。网络文学设立门槛,不是要约束创作和发表,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产生科学的筛选和推介机制,便于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选拔优秀之作。这样的平台将会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网络文学自身特点,又符合文学规律的评价标准。

  门槛能够凸显网络文学中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作品,能够展现一种高度,使质量相对较好的作品形成规模,带动网络文学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中国作协调研期间,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是讨论重点之一。网络作家“天下尘埃”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作品都能称为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说到底还是文学,因此它的评价标准应更多地强调文学性、弱化商业性,以给那些在网络浮华中坚守文学的作者以希望,同时要创造条件培养他们,发挥少数影响多数的作用。

  她建议,“中国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后应当推动单独设立网络文学国家级奖项。同时,要建立网络文学权威排行榜,遴选精品,推出兼具可读性和文学性的作品,引导阅读潮流。上榜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同时注重可读性,适当考虑点击量、商业价值,但不以商业利益为唯一标准。 ”此外,她还表示,作协组织应当对优秀的网络文学给予相应的扶持,比如推荐出版、举办作品研讨会、组织评论等。 “扶持和推介可以帮助那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冒出来,可以强化文学性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增强排行榜的权威性,使网络作家把上榜作为努力的目标。 ”

  批评界越来越难以绕开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文学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其做出观察、解读、分析,是批评家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网络文学进入主流文学视野后,文学批评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生产。不管是设立标准、门槛,还是搭建平台,都需要依靠文学批评的力量。目前,有质量的网络文学批评少之又少,十分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发展。

  记者曾采访过不少文学批评家,他们中对网络文学有所观察的人不多,抱持肯定态度的就更少,甚至有意识地回避谈论网络文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界越来越难以绕开网络文学这个概念。尤其是在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状态和发展趋势时,更是难以视如此庞大的网络作家群体于不顾。显然,“拒绝”已经不合时宜。

  网络文学深刻改变了文学生态,这是不争的事实。观察、解读这些变化,并给出文学未来的发展路向,建构针对当下的文学理论体系,正是批评家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总而言之,未来文学界应当更加正面、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异性,推动两者的有效融合,重视网络文学的研究与评论,给予网络文学适当的价值认同,让网络作家更积极地去创作具有较高水准的作品,从而提升网络文学的整体品质,使网络文学创作向着经典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更具有文学价值的新的文学样态。

上一篇:读莫言的《蛙》笔记下一篇:莫言获奖感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