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访谈录:想象力永远是作家的生命

2018-07-20莫言

  引导语:莫言说:我最想表现的还是社会、还是人,像蓝脸、洪泰岳这种极其丰富、极其鲜明的个性,借助于动物之眼,借助于畜生道转世的视角来表现。

  电视剧《红高粱》剧照。四十岁的周迅呈现出另一版九儿,或许能给受众一种新鲜刺激,但这部电视剧所呈现出的精神气质,距莫言的文学世界已然很远

Q:仲伟志 张清华

  A:莫言

  莫言骑着那辆吱嘎作响的自行车出现在我们面前,单脚停下,然后用一条链子锁,将它牢牢锁在马路边的栏杆上。莫言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端详了一会儿,说,莫言的头怎么越来越大了。

  这是2006年3月对莫言的一次采访。整整一天,录音整理出近十万字,部分内容曾发表于当年的《经济观察报》上。那些年,他接连推出了三部长篇:《檀香刑》(2001)、《四十一炮》(2003)、《生死疲劳》(2006),基本节奏是两年一部,而且是真正有“长度”的长篇。这些长篇所呈现出来的大沟壑、大气象、大苦闷、大悲悯、大抱负、大精神,也使他接连获得重大国际奖项—包括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法国骑士勋章等等。当然,那时莫言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没有被社会各界过度消费。西安电影制片厂和一些电视台,虽然吵着闹着要把《红高粱家族》拍成电视连续剧,但最后都不了了之。直到2014年,才出现了这部正在热播的60集电视连续剧《红高粱》。

  尽管制片方邀请了莫言担任顾问,但是毫无疑问,这部与原作气质相去甚远的电视剧,只是一次声名与经济的换算,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高粱家族》了。很多没有认真读过莫言作品的人,如果用这部电视连续剧来理解莫言的文学世界、定义莫言的精神格局,即便不是盲人摸象,也是刻舟求剑。

  有鉴于此,我们重新编发这次访谈中的有关内容,以便读者更为完整地理解莫言的文学世界。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发表。我们认为,莫言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充满血泪和诗意的波澜壮阔的书写,是无人可比的,他在把历史主体交还人民、把历史的价值还原于民间、在书写人民对苦难的承受与消化的历史悲剧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智慧。莫言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财富,看不懂的人,当然不必拥有。

  那次采访时,对于莫言的奇情异想以及永不衰竭的创造激情,张清华有一番自己的解读:这是因为莫言“通灵”。因为这一天赋异禀,他的作品中才会充满着“大地”的诗意,“你看他的相貌,初看极端质朴,和土地上所生长的事物没有任何区别,仔细看时,却是奇异而神秘的。”莫言只当张清华在戏说,笑而不语,掏出一只牛角梳,拢了拢那稀疏的头发。那颗头颅,越发大了起来。

上一篇:莫言访谈录——我的小说来自故乡民间下一篇:莫言: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