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获诺奖谈起:中国文学的元气在民间

2018-07-21莫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作家而言,这是一个信号:有必要扎根于泥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以消化吸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才能真正地繁荣文学艺术。这中间,民间文学的价值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

  梳理现当代文学史上那些成绩突出、影响巨大、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文本,都会发现民间文学清晰而美丽的身影,而有些作家本身就是民俗学家。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学最直观的基因图谱。

  列举被民俗、民间、民族特色等所成就的优秀作家,是一个绝对豪华的阵容。鲁迅与鲁镇、沈从文与湘西、巴金与大家族、老舍与北京市井、赵树理与山药蛋、孙犁与白洋淀……最近的举例,就是莫言了。

  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颁奖词抓住了要害: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个概括是准确的。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充满了民俗元素,他的多数小说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色。

  莫言曾说,有一次跟台湾作家交流,谈起童年时代读了什么书,大家都说《红楼梦》之类的文学名著,莫言却说自己只是听了无数稀奇古怪的民间故事,曾经有些遗憾,如今才知道,民间故事对于一个作家的成长,与文学名著相比,并不是一个高下和大小的问题,而是可以并举共存的文学的两个翅膀、左脚右脚。

  莫言的小说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来自民间文艺的影响。他重视故事性和传奇色彩,他感受事物的方式,他对于色彩、气味、声音的敏感,他的善于把人之五官感受混合、交叉表达的习惯,都给人新鲜的感受。这就是他为什么让人觉得有些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子,又有一点“自然主义”,到最后又有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质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谈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下一篇:中国诺贝尔第一人-作家莫言被称"寻根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