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红的高粱,燃烧的激情——读莫言的《红高粱》有感】
电影《红高粱》是在我童年时代火起来的一部电影,留在我脑海里的仅有一两个模糊的身影,却由此知道了“张艺谋”“巩俐”的名字。捧起《红高粱》这本书竟然是在奔四的这个年纪,因为莫言火了,所以我们不能不去读一读他的成名之作!
《红高粱》编入了莫言的两部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1985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他在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拒绝老铁匠给他披上的褂子;他遵从小铁匠的命令去捡烧红的铁钻头,手上散发肉的焦臭味也面不改色。作品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这部作品的发表,使得莫言引起了文坛的关注。《红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发表于1986年,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读着《红高粱》,眼前浮现的是一片火红的高粱,嘴里依稀感受到那种略带血腥的高粱酒味,耳畔响起的是辽远粗犷的歌谣。
莫言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所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故事的确精彩,我不由想到我们语文教学中如今最时髦的是不但关注写了什么,更关注是怎样写的,所以我也格外关注了一下两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1.事物的比喻义
两部作品写的是不同时期的故事,但是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故事中赋予了事物比喻义。《红高粱》中“红高粱”这一事物贯穿始终,高粱地成了一个舞台,抗日故事和爱情故事就在这个舞台上演。在小说中,红高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有了它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透明的红萝卜》本名为《金色的红萝卜》,后来才改为《透明的红萝卜》,我觉得这透明的红萝卜是小黑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莫言说,对一个文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比喻用的多少,可以显示出这个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的很多小说中都会出现意味深长的事物,如《白棉花》《蛙》等。
2.创造性的构思